部分合作社長者住戶認為大廈欠缺反降機,出入困難。(市建局提供)
兩年前的《施政報告》提出重建公務員合作社宿舍,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今發表網誌指,兩個試點項目料可建3,000個單位,受疫情影響下終順利完成凍結人口調查工作,當中發現多項特點。網誌指,試點中高達九成半單位屬合作社成員自住,亦有九住單位未補地價,另外一成住戶屬「特大家庭」,住戶人數由6至11人不等,憂慮將來考慮收購及搬遷計劃時較難處理「分戶」。

即使救護員到場協助居民,亦受限狹窄梯間使用擔架。
韋志成留意到,三成居民屬年過65歲的長者,他們反映現時單位欠缺升降機,出入大廈「十分困難」,部分長者生病時甚至無法「落樓求醫」,需要救護到場送院治理,惟即使救護到場亦受限於狹窄樓梯,使用擔架運送病患時亦很困難。另外,亦有居民擔心現時大廈採「單梯設計」,萬一低層發生火警時影響較高樓層住戶逃生,韋志成認同不容忽視相關安全風險。
網誌亦透露,因應疫情放緩,將為居民復辦重建計劃簡報會,同時就散社、收購保密等細節解釋,指出市建局的收購價,即使減去政府的三分二地價,業主亦應可購置房協轄下的專用安置屋邨資助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