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隊公布「智慧城市指數」,香港列第八。(理大提供)
理大智慧城市研究院與國際城市信息學會發布2025年「智慧城市指數」。指數評估73個城市,探討智慧城市建設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排名三甲依次為斯德哥爾摩、華盛頓和巴塞隆拿。東京位列第5,居亞洲第一;至於香港則排名第8,亞洲居次席,排名高於區內主要競爭城市如新加坡等。
由理大智慧城市研究院及國際城市信息學會聯合舉辦的「全球智慧城市峰會暨第四屆國際城市信息學大會」昨啟動。會上公布由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地理資訊系統及遙感講座教授、國際城市信息學會主席史文中及其團隊開發的2025年「智慧城市指數」。指數以6大方向和97個指標作評估框架,包括市民、環境、社會景觀、經濟、基礎設施和治理,探討智慧城市建設對市民日常生活的實際影響,協助全球城市評估現狀,讓世界各地政府制定可持續的智慧城市發展策略。
瑞典斯德哥爾摩列首位
團隊指出,傳統智慧城市評估大多強調發達經濟體的發展目標,並依賴於內部資料,「智慧城市指數」則適用於城市不同發展階段,且完全使用公開資料,以實現更有效的城市決策。2025年「智慧城市指數」評估了全球73個城市,位列前10名的城市依次為斯德哥爾摩、華盛頓、巴塞隆拿、倫敦、東京、蘇黎世、紐約、香港、哥本哈根及奧斯陸。其中香港於全球排名第8,亞洲居次席,排名高於區內主要競爭城市如新加坡,以及多個歐美國家的主要城市。
史文中表示,香港在環境、經濟、治理3個方面表現尤其出色。包括碳中和指標具優勢、數字化經濟服務做得相當不錯。他說,本港在政府治理方面亦較出色,當局創立空間數據共享平台,分享不同部門數據,現時已有超過1,000個相關數據供公眾使用,有助智慧城市的長遠發展。史文中建議,本港多做人工智能方面的創新研究,並廣泛使用技術或產品,而大學、業界及政府亦需要通力合作,提升社會整體效能。
為期3天的會議邀得逾240位知名學者及資深業界人士,分享他們對城市信息學和智慧城市的看法和研究,旨在促進全球智慧城市的發展,以及城市信息學在智慧城市構建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