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者殘疾人士暫託服務使用率低,資源未充分使用。
根據報道,單單在過去3年,全港發生至少15宗涉及照顧者傷亡的慘案。以老護老、以老護殘及以殘護殘的問題日益嚴重。申訴專員陳積志今日(9日)宣布申訴專員公署完成就支援長者及殘疾人士照顧者暫託服務的主動調查行動,調查顯示部分單位的表現令人失望,並向社會福利署提出共25項主要改善建議。
暫託服務使用率長期偏低
公署發現,暫託服務整體的使用率長期偏低,在過去數年,長者暫託服務的平均使用率只介乎50%至60%,殘疾人士暫託服務的平均使用率則明顯更低,只有10%至20%左右。個別單位、地區的服務使用率更低於10%,甚至是0%。同時,整體而言,18區的使用率差異極大,例如長者日間暫託服務,18區的平均使用率在過去數年由20%至138%不等,殘疾人士日間暫託服務則由4%至63%不等,反映當局對照顧者的支援仍未做得到位。
事先自費額外醫療檢查
是次主動調查行動揭示兩大問題。一,服務使用率差異極大,資源分配不均;二,部分服務單位不但欠缺積極,更涉嫌「揀客」、自設關卡、企圖阻撓照顧者申請服務。綜合隱蔽電話偵查行動及實地視察的結果,不少服務單位均要求申請人在正式提出申請前親臨單位進行會面,以評估申請人的精神及健康狀況,才決定是否收納。此外,有服務單位甚至要求申請人在社署指明的基本身體檢查以外,事先自費進行額外的醫療檢查。社署現時容許施加額外的醫療檢查要求,欠缺規範,亦無從評估這些額外檢查是否有必要。
拒絕提供空缺資訊
公署在隱蔽電話偵查行動中,有部分單位基於種種原因拒絕提供空缺資訊,甚至無理拒絕照顧者的申請,包括不接受只使用數天的暫託服務、使用服務時間太急、沒有足夠人手,以及要求申請人須先前親身往單位視察環境是否適合,單位才會告知有否空缺。公署亦遇到單位的員工態度相當冷淡,沒有回應查詢,只着自行向社工查問便匆忙掛線。很多單位在回應電話查詢時即時表示沒有空缺,但在社署的「暫託服務或緊急住宿空置名額查詢系統」上均顯示仍有空缺。在調查期間,專線社工亦曾與公署分享,在使用系統進行暫託服務配對時遇到同樣困難。
實報實銷的士交通津貼
另一方面,長者及殘疾人士大多體弱和行動不便,甚至需要用輪椅出入,有經濟困難的可能會因為的士費用昂貴而放棄使用暫託服務。可是,甚少服務單位提供院車服務接送暫託服務使用者。專線現時會為有需要的來電者提供實報實銷的士交通津貼,甚至會透過外展服務上門接送。公署認為,若將服務推廣,更多照顧者和被照顧者將可受惠。
社署解釋需求變化較大
公署指出,所有服務單位均接受社署的資助,是來自市民的公帑,不是義務工作,有責任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優質服務,更何況是極需照顧的弱勢社群,而社署作為監管一方,亦責無旁貸。社署及有關單位必須深切反省使用率極低的實際原因。
對此,社署表示接納並正積極跟進公署的所有建議,當中部分建議已落實或在進行中。社署會持續致力提升各非政府機構及私營院舍提供的暫託服務,方便有需要人士使用,並會因應公署意見。社署又解釋,暫託服務屬備用性質,需求較難預測、變化也較大,與一般長期住宿照顧服務的性質有別,將會檢討偶然空置暫託宿位的計算方式,以反映實際需求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