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5-07-18 04:29:53
日報

為何夏天特別潮濕? 教你分清內外濕 對症KO「濕重」煩惱

分享:
為何夏天特別潮濕? 教你分清內外濕 對症KO「濕重」煩惱

為何夏天特別潮濕? 教你分清內外濕 對症KO「濕重」煩惱

夏日熱辣辣,最適合與三五知己享受陽光與戶外活動!然而,香港的夏天讓人又愛又恨,一方面陽光普照,另一方面卻要忍受潮濕悶熱的天氣。不僅整個人感覺黏黏的,仲會引起「濕重」問題,導致身體沉重、疲倦乏力、食慾不振,甚至會影響心情。(網絡圖片)
 

濕重可分為「內濕」及「外濕」,「外濕」是由環境潮濕所致,如天氣潮濕、長期處於冷氣房等;而「內濕」則多與個人體質及生活習慣有關。想要精準袪濕,先要分辨自己是屬於哪種「濕」,才能對症下藥。

你是否屬於「內濕」體質
1.舌苔:    □ 顏色偏白?    □ 舌邊有齒痕?
2.便便:    □ 質地軟爛、不成形?    □ 黏馬桶?
3.起床:    □ 身體沉重、提不起勁?    □ 四肢浮腫無力?
4.白帶:    □ 量異常多?    □ 顏色偏黃且有異味?

全方位袪濕對策 「外濕」靠避、「內濕」靠食

對抗「外濕」:保持環境乾爽

當濕度高時,不少人會選擇使用抽濕機、冷氣機來保持家居乾爽。吹冷氣雖然涼快,但低溫會使人體皮膚的毛孔收縮,令體內的濕氣難以透過汗水排出,容易引發「冷氣病」。應避免將冷氣溫度調得過低,以及長時間開冷氣,適時打開窗戶讓空氣流通。此外,更避免穿著濕衣物要保持身體及衣物乾爽,避免濕氣鬱積體內。

對抗「內濕」:戒掉生冷寒涼

夏天氣溫高,難以抗拒凍飲和生冷食物的誘惑!但原來寒涼食物不但會刺激脾胃,更會愈飲愈濕!應多吃具健脾利濕功效的食物,例如薏仁、赤小豆、冬瓜、蘆筍和生薑等,有助於調理脾胃,排除體內多餘濕氣。同時,應盡量避免或減少攝取寒涼及生冷的食物,例如冰淇淋、冷飲、生魚片等。而油膩、甜食及重口味的食物亦會加重脾胃負擔,阻礙濕氣排出。

adblk5
薏米枸杞茶 粟米鬚茶 菊花茯苓茶 竹蔗茅根水

4款消暑袪濕茶飲
告別手搖凍飲!

與其飲用加重身體「濕重」的手搖凍飲,不如親手沖泡以下幾款簡單又健康的袪濕茶飲,袪濕的同時仲可以過過口癮!

1)薏米枸杞茶

薏米  20克
枸杞  10粒
淮山  4片
茯苓  10粒
水  600毫升

2)粟米鬚茶

粟米鬚  7.5克
水  600毫升

3)菊花茯苓茶

紅棗  2粒
茯苓  8克
菊花  4粒
水  500毫升

4)竹蔗茅根水

竹蔗  600克
茅根  15克
馬蹄  10粒
紅蘿蔔  1條
冰糖  適量
水  3公升

ADVERTISEMENT

送香港迪士尼樂園20周年限定精品及一日門票!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