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血管疾病一直是主要的健康威脅之一,有研究顯示,青春期青年的心理健康會影響成年後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若能在成長期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及樂觀的情緒,將有助減低日後患病的機會。
維持健康習慣心理
該項由美國密蘇里大學進行並已刊載於《Emerald Insight》的研究,共有逾一萬二千人參與,並由青春期追蹤至成人。分析結果顯示,如果青少年時期較為樂觀或積極的人,可降低成年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研究認為,青少年處於探索階段,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影響,若能在這時候養成並維持健康習慣和心理,有助減輕壓力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

青少年時期較為樂觀或積極的人,可降低成年後罹患心血管疾病。
血管斑塊或於青少年時期開始
研究作者、心臟病學者Chockalingam教授指出,過往研究已表明,通過生活方式改變已經可以預防近八成的心臟病發作,縱使心血管問題多發生在55歲之後,但血管形成斑塊或動脈粥樣硬化可能早於青少年時期已經開始。

血管形成斑塊或動脈粥樣硬化,可能早於青少年時期已經開始。
注意心理狀態
另一位研究作者Srinivas教授認為,今次研究有助另僻途徑,除了鼓勵健康生活之外,包括均衡飲食及恆常運動,也可以從注意年輕人的心理狀態入手,維持心血管健康,因為每天維持開朗及好心情的人,患心血管病的風險比經常生氣和暴躁的人更低。

健康生活是保護心血管健康的關鍵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