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解碼
2024-05-16 07:30:00
日報

健康解碼|哮喘好轉亦須監察 制定「自我哮喘管理計劃」

分享:
健康解碼|哮喘好轉亦須監察 制定「自我哮喘管理計劃」

健康解碼|哮喘好轉亦須監察 制定「自我哮喘管理計劃」

哮喘病發可大可小,嚴重的更可致命。有不少哮喘患者誤以為只要短期內沒有病徵,便代表哮喘已經得到根治,因而不再理會。有護士提醒,哮喘病的特性是時好時壞,即使病情穩定轉好,患者亦應定期覆診和自我監察病情。醫護人員亦應與患者商量,按他們的個人需要來制定「自我哮喘管理計劃」,讓患者可按計劃在病情發生變化時,作出相應的措施及行動。

 

治療哮喘要根據《全球哮喘防治創議》指引

哮喘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是肺部的支氣管出現慢性發炎。呼吸系統科專科護士黃潔文指出,根據2023年《全球哮喘防治創議》(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 2023)的指引,治療哮喘主要有四大目標,包括長期控制症狀、預防未來風險的發生、維持肺功能水平接近正常,以及避免因哮喘藥物治療導致的不良反應,在使用最少有效劑量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或甚至不用藥物,令患者與正常人過着一樣的生活。

治療哮喘的藥物主要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預防哮喘發作的藥物(Controllers): 常見的有吸入式類固醇,或含有長效氣管舒張劑及吸入式類固醇的混合藥物。這類藥物需要長期使用,以減低氣管發炎,預防哮喘。第二類是救急藥物(Relievers): 常見的有短效氣管舒張劑。患者必須長期帶備此類藥物於身旁,以備病發時救命之用。黃潔文續指:「根據2019年《全球哮喘防治創議》的用藥指引,哮喘患者在治療時,需要同時使用吸入式類固醇和氣管舒張劑,才可以有效地預防哮喘病發。」

Ad Block

但當患者的病情嚴重時,醫生便會按病情處方口服類固醇或注射式類固醇。這時,患者一定要接受醫生觀察,醫生會按患者病情和藥物所引致的副作用來制定針對病情的治療計劃。

 

生物制劑 調節免疫系統的藥物

黃潔文亦指出,吸入式的噴劑是治療哮喘最常用的藥物,吸入式藥物可經氣管吸入肺部,藥物直達支氣管,能迅速舒張氣管及減少發炎,副作用比口服藥物為少。至於口服式藥物,一般用於有間歇性發作或不能有效地使用吸入器的病人。茶鹼(Theophylline)和白三烯受體調節劑(Leukotriene)都是口服藥物,它們的效力比混合吸入式類固醇和長效氣管舒張劑為輕,可作輔助藥物使用。而近年新興的調節免疫系統的藥物(生物制劑),如免疫球蛋白E抗體治療,可能適合於某類過敏性哮喘患者。但由於這是皮下注射藥物,故必須經醫生詳細評估方可使用。

Ad Block

 

到護士診所評估 確保吸入器使用正確

當醫生為病人選擇了合適的藥物後,下一步便要視乎藥物性質、病人的吸氣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選擇合適的吸入器。吸入器可分為三大類,分別為壓縮型、輕霧型和乾粉型吸入器。如果病人能夠慢而深地吸氣,醫生便會選擇壓縮型和輕霧型吸入器給他們;相反,如果病人可以快而深地吸入藥物,便可選擇乾粉型吸入器。黃潔文提醒,病人出院後,緊記要到呼吸系統科護士診所接受評估和測試,以確保自己是正確地使用吸入器。「我們發現有些病人在吸藥的過程中有很多錯漏,例如,使用輕霧型吸入器時,根本沒有把藥瓶放進儀器內,以致其實從來都沒有吸過藥物,但自己並不知道。」

Ad Block
黃潔文 呼吸系統科專科護士 香港呼吸科護理學院

黃潔文 呼吸系統科專科護士 香港呼吸科護理學院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