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24-05-17 04:31:51
日報

部分垃圾電話攔截APP存取用戶通訊錄 第三方反向搜索親友個人資料一覽無遺

分享:
垃圾電話 攔截程式

選用攔截程式要小心。(蘇文傑攝)

垃圾電話令人生厭,部分人或下載攔截程式換來清靜,但使用前要細閱其服務條款和私隱政策,不然變相「公開」資料。消委會最近調查,發現有攔截程式在取得存取權限後,會自動或由用戶開啟「強化搜尋」功能時,將用戶通訊錄中所有聯絡人的資料上載和整合到程式的資料庫內,其他用戶可「反向搜索」,查閱程式用的姓名、電郵地址,甚至住址等個人資料一覽無遺。消委會形容做法有欠公允之餘,亦令人防不勝防。

調查抽取較多人使用的5款垃圾電話攔截程式作對象,並以實測程式從服務條款、私隱政策、網站及網上客服等渠道取得資料情況。有兩款規定用戶必須註冊帳戶方能使用,另有一款的Android 版本亦有同樣要求;用戶一般可選擇以電郵地址、電話號碼或登入第三方帳戶進行註冊,若選擇透過Facebook註冊,當中「CallApp」會索取多達八項個人資料,包括姓名、個人頭像、電郵地址、出生日期、相片、影片、朋友名單以及生活時報連結。

消委會發現「CallApp」存取用戶通訊錄後,會自動將所有聯絡人的資料上載和整合到商戶資料庫內,其他用戶只需輸入電話號碼即可追溯到號碼持有人的名字及查閱其個人資料;若通訊錄中儲存親友的電話號碼,在同意被讀取通訊錄時,即使親友本身從未下載或批准該程式使用其個人資料,其資料亦會被取用和上載。而「Truecaller」同樣會出現相關情況,不過只限於在程式官方網站下載檔案(如APK檔)及安裝程式,並啟用「強化搜尋」功能。

除「芝麻來電Jima Caller ID」不會讀取用通訊錄外, 其餘4個程式的android版本一般要求索取有關權限。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指,當市民揀選用攔截程式時,不應「人云亦云」,須仔細了解程式私隱政策。她又指,部分測試的程式不會讀取通訊錄,並使用非應邀來電回報網站過濾來電,如有需要使用攔截程式,務必比較清楚,衡量自己需要。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