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財經
2019-11-27 04:30:00
日報

沉默大多數的神話

分享:

終極回帶, 2014年雨傘運動前夕我在友報這樣寫:「電子投票宣稱有80萬人、七一遊行據報又有51萬人,這邊廂你去懷疑數字有多少的水分,那邊廂又要發起運動證明立場不同的人數比你們多。可是,香港面對的問題不是鬥人多就能解決:社會上實實在在有數以十萬計的人不滿香港的政治發展,其中更有數以百計的人不介意跟警方衝突以至被捕。這些『激進少數派』不是一句『我人多過你』就能當作透明,而是未來N屆特區政府都要面對的難題。假設七一遊行真的有51萬人,『即係有650萬人唔支持啦』不是有建設性的反應;更值得擔心的是,何以在經濟不算差的今天,仍有好一些香港人頂唔順,寧願捱日曬捱雨淋都要站出來。」
 

今屆區選有超過70%選民,即接近300萬人投票。(資料圖片)

今屆區選有超過70%選民,即接近300萬人投票。(資料圖片)

今天重讀這段說話,既恍如隔世,亦似曾相識。那時候的爭論之一,是那一方有更多民意支持。為抗衡當時的「佔領中環」運動,「幫港出聲」等的建制組織亦在當時興起,標榜的是「為沉默大多數發聲」,大意是香港有為數甚多的市民,既不會上街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亦不願意在選舉投票,但取態中間、愛好和平、追求穩定。少數激進派騎劫民意「搞亂香港」,是對這些沉默大多數不公平,於是一眾名人學者專家要組織起來為他們發聲。正如一位積極參與其中的前輩學者所說,「不懂得解讀他們的觀點,在政治決策上,可能會有大錯」。


幾日前的區選,在410萬已登記的選民當中,有超過七成亦即接近300萬人投票,其中約六成即180萬票屬非建制。沉默的不再是大多數,這個民意又如何解讀?沉默大多數論者要自圓其說,當然可以強辯三成沒有投票的市民,加上未登記做選民還是大多數,但我對前輩學者們還有一點敬意,相信他們不會提出如此愚蠢的答案。更有水準的回應,是這次區選沒有甚麼單一議題,有180萬票支持根本不代表甚麼,這些市民不一定支持抗爭,當然更不一定支持暴力升級。沉默大多數的解讀依然正確。

Ad Block


從市民的不再沉默,我們當然不能證明他們支持「搞亂香港」,但至少可見他們對建制派及其政治立場甚為反感,比日常生活受衝突擾亂更反感,寧願投票給同情示威者的一方。


政府的政治決策「有大錯」,也許就是源自對沉默大多數這種一廂情願的迷信,迷信這些市民其實不止政治中立,還對社會穩定有不顧一切的追求,無論社會上發生甚麼事,都堅守「唔好搞事」的原則,全力支持政府維持社會秩序。從「為沉默大多數發聲」不成,到「迫到沉默大多數媽媽聲」,可見大部分市民在追求穩定之外,還有其他重視的價值。沉默大多數的定義要修改了。

Ad Block


作者為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逢周一、三、五刊出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