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8-22 12:30:00

中醫對多囊卵巢症的看法

分享:
暗瘡

多囊卵巢症候群(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現代女性常見的內分泌失調疾病,臨床表現包括月經不規律(稀發、閉經或崩漏)、不孕、多毛、痤瘡、肥胖及胰島素抵抗等。雖然中醫無「多囊卵巢症候群」之病名,但根據其臨床表現,可歸類為「月經後期」、「閉經」、「不孕」、「癥瘕」等範疇。以下從中醫角度剖析PCOS的病因病機、治療原則及日常養生方法,提供綜合調理思路。

一、中醫對PCOS的病因病機認識

中醫認為PCOS的發生與腎、肝、脾三臟功能失調相關,尤以「腎虛」為本,「痰濕、血瘀、肝鬱」為標,形成「本虛標實」的病理基礎。

adblk5
  • 腎虛:腎主生殖、藏精,若先天腎氣不足,或後天耗傷(如勞累、久病),令腎氣不足、衝任虧虛,血海無法按時滿溢,導致月經後期、閉經。
  • 痰濕阻滯:脾主運化水濕,若飲食不節(嗜食肥甘厚味、生冷),致脾失健運,水濕內停,聚而為痰,痰濕流注胞宮,阻礙氣血運行,導致卵巢腫大、卵泡發育受阻。
  • 肝鬱氣滯:假如女性壓力大、情緒抑鬱或易怒,易致肝氣鬱結,氣滯則血瘀,阻礙排卵。
  • 血瘀內阻:瘀阻胞宮則影響卵泡排卵,卵巢呈「多囊樣改變」,臨床表現為經色紫暗夾血塊、經期腹痛固定。

二、中醫治療PCOS的核心原則與方案

中醫治療PCOS針對不同體質與證型,採取「扶正祛邪」、「標本兼治」的治則,常以溫腎滋陰、疏肝理氣、化痰袪瘀為治療重點。以下為常見治療方法:

()中藥內服:辯證分型調理

腎陽虛型:

症狀:月經後期(周期超過35)、量少色淡、閉經,畏寒肢冷,腰膝痠軟,帶下清稀,舌淡胖苔白,脈沈遲。

治法:溫腎助陽,調經助孕。

常用藥:熟地、山茱萸、山藥、當歸、鹿角膠、菟絲子、杜仲、肉桂等

腎陰虛型:

症狀:月經先期或後期、量少色紅質稠,閉經,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失眠多夢,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腎養陰,養血調經。

常用藥:熟地、山藥、枸杞、山茱萸、菟絲子、鹿角膠、龜板膠等

adblk6

肝鬱痰濕型:

症狀:月經稀發或閉經,體型肥胖,多毛,臉部痤瘡,胸悶泛惡,口黏苔膩,情緒抑鬱或急躁,舌苔白膩,脈滑。

治法:疏肝理氣,化痰調經。

常用藥:蒼朮、香附、茯苓、半夏、陳皮、膽南星、枳殼、柴胡、白朮等

氣滯血瘀型:

症狀:月經不調(經期延長或崩漏),經色紫暗夾血塊,經期腹痛劇烈,經前乳房脹痛,舌暗或有瘀斑,脈澀。

治法:活血化瘀,理氣調經。

常用藥:元胡、沒藥、當歸、川芎、桂枝、五靈脂、桃仁、丹皮等

()針灸療法:調節經絡與內分泌

針灸是中醫治療PCOS的重要方法,通過刺激特定穴位,促進排卵,常用穴位包括:

adblk7
  • 關元、氣海:溫補腎氣,調理衝任
  • 腎俞、命門:補腎陽、益精氣
  • 三陰交、太沖:調理肝、脾、腎三經氣血,疏肝解鬱
  • 豐隆、陰陵泉:健脾利濕化痰
  • 子宮穴、血海:活血調經

臨床亦可配合艾灸增強溫陽效果,或電針刺激以提高療效。

三、PCOS患者日常飲食調養

中醫強調「三分治,七分養」,PCOS的調理需從生活習慣入手,順應自然節律,逐步恢復機體平衡。根據體質選擇食材,避免加重痰濕、血瘀或陰陽失衡。以下為具體養生建議:

  • 腎陽虛型:宜溫補,忌生冷。推薦食材:羊肉、牛肉、黑豆、核桃、韭菜、桂圓等。
  • 腎陰虛型:宜滋陰清潤,忌辛辣燥熱。推薦食材:銀耳、百合、黑芝麻、桑葚、山藥、鴿蛋等。
  • 痰濕型:宜健脾利濕,忌肥甘厚味。推薦食材:薏苡仁、赤小豆、冬瓜、茯苓、陳皮、海帶等;忌甜飲料、油炸食品、糯米製品。
  • 肝鬱型:宜疏肝理氣,忌悶悶不樂。推薦食材:玫瑰花、佛手、檸檬、綠豆芽、茼蒿等。

多囊卵巢症候群是一種複雜的慢性疾病,中醫從「整體調理」出發,通過辯證論治改善體質,結合生活習慣調整,能有效緩解症狀、恢復排卵功能,甚至幫助部分患者自然受孕。

adblk8

需強調的是,PCOS的調理是一個長期過程,患者需保持耐心,配合醫囑堅持治療,同時定期進行影像學複查,必要時聯合西醫干預。相信通過「醫患協作、中西互參」,多數患者可逐步恢復健康,擁有規律的月經周期與良好的生活質量。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陳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