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首情歌大概3至5分鐘,但孕婦卻需要40周,才譜出新生命的心跳旋律。隨着胎兒愈來愈大,孕婦的腰椎也承受日漸沉重的擔子,容易出現腰痠背痛;從側面看,也形成看似「高音譜號」的脊椎前凸。
原來有近八成孕婦,在妊娠期間都受到背痛困擾,背後卻藏著「難為了家嫂」的生理變化因素。一來1+1的體重增加,會加重脊椎負擔;二來荷爾蒙分泌令韌帶鬆弛以容納胎兒,卻減少脊椎與骨盆的穩定性;三來懷孕會將身體重心前移,迫使孕婦向後拗腰來平衡重心,導致脊椎前凸,使腰椎壓力增加。假如再加上腹直肌分離,更削弱支撐腰椎的核心肌群;這些情況在中後妊娠期更為顯著。
然而孕婦即使背痛,卻不可隨便服食消炎止痛藥來紓緩痛楚。因為不適當地使用藥物,有機會影響胎兒之正常發育。唯一被證實在不同妊娠期,都可安全服用的止痛藥,就只有最常用的非處方藥物「撲熱息痛」 (Paracetamol),但它只適宜短暫使用,而每日不可超過4,000毫克。它能有效緩解輕至中度背痛,且無證據顯示對胎兒有害。至於醫生經常處方的非類固醇消炎藥 (NSAID),例如是布洛芬,則必須避免使用,因它在第一妊娠期,或會增加流產或輕微畸胎之風險;在30周後,它更可能導致動脈導管過早閉合,影響胎兒心肺功能,或引致羊水過少,從而損害胎兒腎臟及肺部發育。雖然外用的消炎藥貼或藥膏,只有極少劑量會經皮膚吸收至母體內,但為安全起見,也不建議孕婦使用。
取而代之,非藥物治療對治療妊娠期間的腰背痛,則既安全又有效。首先,保持良好姿勢,穿戴托腹帶和維持側睡,都可減輕腰椎壓力。此外,定期進行低強度運動,如散步、瑜伽或游泳,亦可強化腰肌並提高柔韌度,減低意外拉傷腰肌之風險。萬一出現急性背痛,經醫生評估後,接受適切的物理治療、針灸、冷敷、熱敷或按摩等,亦有助紓緩痛楚。在妊娠期間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甚至須在產前接受腰椎間盤切除術的個案非常罕見;如不想腰椎間盤早過BB頭仔突出,便麻煩各位媽媽,切勿冒險彎腰提重了!
有人話,懷孕是女士們一生中最美的時刻。然而這滿懷幸福的S形曲線,背後卻是用背痛來伴奏。
作者為骨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