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關於癌症討論的網站或廣告,常常看到西醫被詬病採用對抗治療,副作用相對較大。相反,一些自然療法則倡議溫和的療法,甚至「與癌共存」,病人比較容易接受此概念。上述討論往往呈現兩極化,甚或彼此大動干戈。其實兩者未必一定有所衝突,很多時候,治療的方法是取決於癌症病情和病人的體質。
很多討論是假設癌症是單一病症,但事實上,每個人的癌症是完全不同。不同位置的腫瘤固然有分別,即使同一種癌症種類(如腸癌),病情也可以相差很遠。面對癌病來勢洶洶時,如器官功能受損,或腫瘤數目太多,醫生便需要使用較進取的治療。如果在這時單用溫和的療法甚至觀察,便有機會出現延醫的情況,病人的病情會急劇惡化。在我行醫生涯中,便碰到不少這樣的病例。
有時候,當癌症來得沒那麼兇,病人是可以採用較溫和的治療方案,與瘤共存一段長時間,例子如一些前列腺癌或個別四期乳癌等,待將來癌症病情變化時才採用相對進取的醫治。另外,如病人年紀較大(如超過80歲)或體質實在太差,醫生亦未必會建議進取治療,因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機會很大,即使成功抗癌,病人的生活水準亦不會改善。
治癌跟處世一樣,沒有必勝法門。既要原則,亦需運用智慧,疏理經驗,才可使人受益。
作者為中文大學腫瘤科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