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昨天在醫院遇到一位剛做完手術的長者。他因確診腸癌而在一周前接受大腸切除手術。手術過程非常順利,但他在手術後數天因為關節痛而動彈不得。他手腕、手肘、膝蓋、和腳踭都腫得非常厲害,所以他不能如期落地接受物理治療。
由於他血液裏的的發炎指數非常高,外科醫生一度擔心傷口感染,但經過電腦掃描和多番檢查後,確定跟手術沒有關係,他的發炎主要是來自關節。
據她的女兒說,伯伯三十多年前已經開始患有痛風病,由於要做生意和照顧家人,有時也會忽略照顧自己身體。他差不多每個月也有痛風發作,一般也只會服用藥房購買的消炎止痛藥處理。今次動手術後,他發作特別嚴重。有趣的是雖然他有痛風病,但他血液裏的尿酸值並不高。原來研究發現,痛風病患者在手術後血液的尿酸濃度一般下降,這是跟手術前後病人使用靜脈注射液有關。
另外,在手術前病人一般需要禁食,加上病人缺乏水分和養分,令手術後的痛風關節炎發作風險增加。與外科醫生商討後,大家認為一般使用的非類固醇消炎藥和秋水仙鹼等藥物並不適合大腸手術的病人,而口服類固醇和生物制劑亦會增加術後感染風險,所以最終決定利用超聲波引導將類固醇直接注射關節,以減低藥物帶來的副作用。當然,長遠要好好治療痛風病,病人需要在病情穩定後,利用降藥物將結晶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