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娛樂
2015-01-12 06:00:00

《基密農場》 薩維杜蘭的瘋狂青春

分享:

青春是甚麼?現在所講的90後、80後,都只是流於表面的數字遊戲,真正的青春是狂妄、瘋狂、固執且帶點自大。勇於嘗試才是年輕的最大本錢,你看年僅25歲的加拿大導演薩維杜蘭,2009年出道,一切「創新」行先,(自稱是)誤打誤撞拍成獲獎無數的《殺死我阿媽》、《心跳》及《愈傷愈愛》——「不可能的愛」三部曲。

 

其實每年都有新導演出道,但有勇氣的人不多,有想法卻欠缺行動力。看薩維杜蘭的作品,感覺相當瘋狂,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打破社會上所謂的「道德禁忌」,如《愈傷愈愛》中的變性、《殺死我阿媽》中的反叛青春期及同志之戀。這位80後導演的作品題材冷門,第4部自編自導自演作品《基密農場》繼續衝擊道德友底線,為他一直嚮往的同志素材上加入另一角度——他人目光。《基密農場》主角Tom(當然)是位同志,首幕是他長途跋涉駕車到偏遠郊區,出席男友葬禮,但這個不是故事重點。高潮反而落在他男友的哥哥Francis(皮雅伊夫卡丹奴飾)身上。因為男友家思想傳統,「同志戀」是個禁忌,Francis為免令母親更難過,以各種暴力手段遏止Tom道出真相,後來更演變成禁錮,強迫他留在家裡生活。

Ad Block

 

 

妙用配樂

一個把一切問題訴諸暴力解決的中佬、一個喜怒無常的母親,再加一個look strange的外來人。導演把劇情分成兩線發展:1.母親面對愛兒離世的寂寞、思念與無助;2.暴力哥哥Francis與Tom既對立又互相慰藉的關係。全片亮點當然是後者,兩人的交流從暴力開始,卻溫柔收場。首幕衝突戲是Francis衝入廁所,向Tom兜口兜面打幾鎚,再威脅他,非要他隱瞞其弟與他的「同志關係」不可。Tom起初當然被迫要聽聽話話,講反話、裝作認識男友的「女友」,但後來其實他有好幾次機會逃走,但他都「不成功」,甚至是不願離開,原因是他在這個古怪家庭中,感受到母親和哥哥的無助,以致他捨不得離開。導演在運用鏡頭時,沒有加入太多「花巧嘢」,畫面卻是唯美、細緻,接近藝術電影的程度。

Ad Block

這部片長只有103分鐘的電影,看得人很累,雖然改編自同名舞台劇,場景重複,鏡頭以主角大特寫及遠景居多,卻足以令人患上短暫的幽閉恐懼症。當鏡頭下的主角情緒接近撕裂時,隨之而來的配樂,就是成就這部驚慄、懸疑片的重要元素。薩維相當聰明地妙用配樂,找來法國著名電影大師Gabriel Yared為電影度身訂造background music。每當那些萎靡的配樂響起,就如在電影院放炸彈,把觀眾的心靈轟炸得體無完膚,那份空虛、失方寸的感覺,即使看完電影很久,依然在心裡迴盪。

Ad Block

 

 

回應《殺死我阿媽》?

另一邊廂,被謊言淹沒的母親,其實也不是很好過。此段彷彿似有還無地回應了薩維杜蘭的首部作品《殺死我阿媽》,他在《基》片中間接詮釋了一個母親的難處,與《殺》片成了一個對立面。畢竟當年的薩維廿歲未到,青春期對媽媽的厭惡,或者現在都化成體諒;而電影亦道出,一個家庭之所以淪落到「你呃我我呃你」,原因大抵都是缺乏溝通罷了。

 

大學時代於台灣修讀新聞系,熟讀記者守則和新聞理論,可惜不務正業終日睇戲,索性轉行寫影評。

Ad Block

 

Ad Block Ad Block
留言專區
Ad Block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