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5-08-20 12:00:00

在日野良貓

分享:

香港人超喜歡到日本旅遊,印象中日本是一個對貓友善的國家。從招財貓的通俗形象到專門供奉招福貓(沒有拿金幣的版本)的神社豪德寺、今戶神社;從以貓作吉祥物的街道(谷中銀座商店街)到離島(田代島),處處都是令貓迷興奮莫名的必到之地。甚至有專門的旅遊書教你按圖索驥,到訪各大貓咪主題景點,光顧有店貓坐鎮的店舖和採購各類寵物用品。貓咪的可愛和「萌」被放大、被傳頌、被商品化,這無疑是很吸引、很難抗拒的,但一頭栽進旅遊的亢奮狀態之前,也不要忘記凡事也有晦暗的另一面。

adblk5

京都是日本的故都,公元九世紀在位的宇多天皇就是以愛貓聞名,曾在日記中記錄貓的美態和飼養心得。在這優美的文化古都中,會猜想即使是野良貓(即指流浪貓)想必也過著愜意的生活,但事實並非如此。本年初京都政府通過了一項條例,從七月一日起,若有人不適切地餵飼流浪貓,有關當局會勸止,有關人士若繼續餵飼,十月一日起就可能要繳交最高五萬日圓的罰款。

在日本,幼犬幼貓買賣是很普遍的。有好些住宅區都會有較大規模的寵物服務設施集中在一處,獸醫診所、寵物美容、寵物用品店,當中必然會售賣幼貓、幼犬。如同香港的情況,在普羅市民心目中領養動物並非首選。而棄養動物政府竟然設有專門的回收車來收集,2010年台灣作家褚士瑩一篇文章(註)就揭露了日本地方有「不要寵物回收車」的制度,定點接收人們棄養的動物,每年就有數十萬棄養動物因此被送進毒氣室。文章所引述的日本電視節目片段,今日在網上已難以找到,但之前看過印象很深,初生小貓和小型寵物犬被關進回收車的籠中,茫茫然無辜的眼神令人心痛。棄養被合理化,乾淨、整潔、有效率的背後是人類的傲慢和殘酷。

當然,同一個國家也有對動物好的人和團體,默默地為動物福利而努力。日本漫畫《來來貓》的作者來來貓大和,本身就是一位貓義工,為了宣傳領養貓的訊息,正職從事產品設計工作的她開設貓專題部落格,用漫畫表達自家貓和待領養貓咪的日常大小事,由於漫畫生動有趣,所以被動畫化。來來貓大和就接收過來自福島的貓,貓不幸因天災人禍而失去了家,透過義工的暫養照顧和宣傳,不久就獲得有心人領養了。

下次到其他國家旅遊,愛動物的你不妨也留意一下當地人和政府對待動物的態度和政策,當中必有啟發。亦不妨隨身帶備貓食糧,萬一遇見野良貓,給牠一餐溫飽也是一段異地緣份。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