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寓禁於徵規範籃球博彩 有序控煙包容小眾選擇
本屆香港立法會任期即將完結,上星期多項具爭議性的法案相繼提上議程。上周先後通過籃球博彩合法化與新控煙措施,引發社會廣泛討論。必須表明,無論博彩還是吸煙,皆非值得鼓勵的生活習慣;然而,政府政策應在合理規管之下,尊重不同群體的選擇自由,方顯包容開放的社會風範,並且在不同政策中都貫徹同一種施政理念。
籃球博彩合法化值得支持。回顧2003年足球博彩合法化後,不僅非法外圍賭博活動顯著減少,也未導致沉迷賭博問題急劇惡化。合法化讓博彩活動走向透明與規範化,政府更可藉稅收投入社會服務與公益事業。借鑑西方經驗,籃球博彩合法化後可進一步推動相關體育文化發展:興建更多公共籃球場、引入國際賽事、轉播高水平聯賽、支持本地體育媒體製作評論節目,讓博彩合法化不僅止於商業行為,更成為推動體育普及的契機。如此,方能使合法博彩衍生正面外溢效應,促進運動文化扎根社會。
然而,新控煙政策卻呈現截然不同的邏輯。新措施大幅擴大禁煙範圍,並全禁加熱煙、電子煙和有味煙,這不斷壓縮吸煙空間的做法,實質上是一種逐步排除煙民的社會策略。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稱大多數市民支持控煙,因此可持續加強限制。然而,開放社會的真諦不在於多數決斷,而在於保障不同選擇者享有合理空間。吸煙固然有害健康,但過度控煙更有機會引發走私而影響治安,增加執法成本。
本周即將公布的《施政報告》據傳將放寬食肆允許寵物進入,這項措施體現出政府願意鬆綁規例、便利商業與民生的態度。然而對比控煙政策,卻呈現矛盾邏輯。煙民選擇北上消費,某程度上也反映內地對吸煙區域處理較為靈活,而非一味禁止。政策不應驅使市民只因一種生活選擇而被迫跨境消費。
歸根結柢,政府亟須確立一套清晰一致的政策哲學,究竟是要邁向更多自由與包容,還是傾向家長式管控?同一周通過的籃球博彩合法化展現了開放與規管並行的思路,而控煙措施卻朝著逐步禁絕的方向推進。兩者之間的價值矛盾,不僅令市民難以理解政府背後的治理原則,也影響社會對政策討論的理性基礎。若政府認定吸煙對公眾衛生構成極大危機而非禁不可,便須在教育和解說方面再多做一些功夫,凝聚市民共識,令香港真正成為兼顧多元與共榮的現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