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11-07 04:30:38
日報

幸福壽命

分享:
幸福壽命

幸福壽命

本港人口老化日益嚴峻,「孤獨」悄然成為一種流行病。惜食堂進行一項調查發現,34%受訪長者經常受到孤獨困擾,更有半數長者表示在過去一個月內從未參與任何社區活動。數據進一步顯示,雖然85%長者認同運動或實體遊戲對身心健康有益,但僅有35%養成定期活動的習慣。受訪者普遍認為,導致老年孤獨感的三大主因分別是健康衰退(66%)、缺乏社交活動(63%)及家庭關係疏離(50%)。

當人生步入下半場,隨身體機能逐漸衰退、子女成家立室、社會角色轉變,長者在生理、心理與社交層面皆面臨重大挑戰。美國老年學專家Kerry Burnight在治療數千名老年患者後提出新觀點:真正的長壽應包含三個元素——「生命長度」(lifespan)、「健康壽命」(healthspan)與「幸福壽命」(joyspan)。她強調即使擁有健康長壽,若不熱愛自己的生活,人生也缺乏意義。

耶魯大學研究發現,對老年抱有積極期望的人,平均壽命能延長7.5年。Kerry Burnight觀察到,人們面對衰老會呈現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一是「衰退心態」,視老年為不可避免的衰落;二是「成長心態」,將晚年視為繼續成長的契機,後者幸福壽命相對較長。她歸納出4種樂齡要素:成長、連結、適應、付出,包括透過持續學習與探索;維繫與建立新的社交關係;以及透過分享找到人生目的,以「鍛煉」快樂能力。

美國正向心理學權威Martin E.P. Seligman的研究指出,培養感恩意識是提升幸福感的重要途徑。他發現定期書寫感恩日記能有效增強自我認同感,幫助長者重新肯定自身價值。《紐約時報》近期專欄亦建議,每日記錄三件值得感恩的小事,能顯著改善心理狀態。期望每位長者都能在人生下半場,譜寫出屬於自己的幸福樂章。

adblk6

前恒生銀行總裁高級顧問,達人傳訊創辦人。隔周五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