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16-05-06 06:00:00

廉價美元的過去、現在、未來(二之二)

分享:

承接前文所論,繼續分析美元結構性走強。就歷史數據觀之,「美匯指數」從一九六零年代末一百二十點以上,下滑至十年後不足九十點,再於八零年代上半葉衝破一百六十點,紀錄至今未破。其後,自列根主政至今,「美匯指數」先後出現了兩高峰、兩低谷—分別是八十年代一百六十餘點、二千年一百二十點,以及九零年代八十多點、金融海嘯僅僅七十點。可見,從列根時代到眼前,無論從該指數最高到最低點、或者前後兩個高峰對比,還是兩個低谷相較,三個維度審視,都充分顯示遠在金融海嘯爆發前三十餘年間,美元越來越「廉價」的軌跡極其清晰。上述美元高峰,兩次都與一度高速增長的後進國家急墮經濟懸崖相關。

如一九八零年代的拉美債務問題,二千年前後的「亞—俄」金融危機,都造成資金避險潮而急推美元。新近發展之所以矚目,在於該指數自去年至今幾度突破百點,卻在歐亞、拉美經濟體步出危險期,銀行體系、證券市場、公私債務漸見平穩的情況下發生。

可以說,眼前美元恢復強勢,尚能維持多久,固然有待觀察;得以斷言者,此一情勢即便持續,也與史上資金避險、謀取美元高息,進而推高「美匯指數」的往績截然不同。對美投資回報成為海外資金的吸納因素(pull factors),取代外圍金融風險的驅離因素(push factors),引導國際資金流向美國後,由觀望轉為駐留。

既然列根當政時,美元自高處滑落,卻並未立即擺脫高息環境;可見,美國「匯率—利率」同步效應,確未如其他經濟體般緊密。按此邏輯反推,如今耶倫牛步加息,亦並不必然冷卻資金流美之勢。在全球化語景下,歐洲復甦步伐、中國股樓走勢、以及能源價格波幅,都與美匯連動。

美國長遠競爭力,尤其是消費力持續提升、製造業榮景預期,才是今後國際資金重新湧入該經濟體的主因。國際資金持續流入,與年輕家庭移民大軍進一步充實美國人力資源具聯動關係;「人力—資金—知識」三流合一,才是美國競逐產能革命的凌駕優勢。

Ad Block

伴隨年輕移民家庭流入,講求文化視野、專業知識、商務網絡的創科企業,能夠進一步充實美國新產能之餘,亦帶來強而有力的消費群體。持續擴充的智能型中間階層,讓「列根經濟學」強調的「涓滴效應」得以強化。長久以來,金字塔狀的收入分配轉向橄欖型,可以緩解日趨尖銳的「階級—種族」衝突。因此,美聯儲內「鷹派」維持百分之二通脹預期,反映具前瞻性的謹慎態度。而在審慎當中對美國經濟、美元長遠感樂觀,亦屬其來有自。

Ad Block Ad Block
留言專區
Ad Block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