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全運會契機 推動旅客便利措施促經濟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將於粵港澳三地協同舉辦,香港作為東道主之一,不僅承擔多項競賽的舉辦責任,更肩負促進區域交流、展現國際形象的重要使命。這一歷史性機遇,既為本地體育發展注入新動力,同時亦為本港旅遊及相關產業帶來寶貴契機。如何善用這次契機,協調政策、便利人流、帶動消費,既考驗特區政府的組織能力,也關乎整體區域合作的成效,值得各界深思。
當前,香港賽區統籌辦公室已與入境處及海關等部門保持緊密溝通,針對運動員及代表團設立特別通道,確保他們能快速順利通關,這是必要且正確的安排。同時,面對比賽期間預計會大幅增多的旅客,相關部門亦已部署,必要時將進一步協調,務求減少旅客在關口等候的時間,提升訪港體驗。
然而,現行內地旅客訪港政策仍有限制。例如,除深圳外,多數自由行城市的居民一年內只能有限次數訪港,每次逗留不超過七天。這些安排在日常情況下屬合理,但面對全運會這類國家級盛事,若能適度放寬,將有助更好地發揮賽事的溢出效應,進一步促進人流、資金流及文化交流,帶動本地相關產業發展。
任何政策調整都需以國家整體利益及區域協同為依歸。建議特區政府和相關機構,秉持積極而審慎的態度,主動與中央部門溝通,爭取在全運會期間短期內適度放寬旅客來港次數或逗留時限。事實上,國際間主辦大型活動時,臨時出入境便利措施屢見不鮮,有助提升主辦地吸引力及國際認受性。這不僅可推動賽事期間觀賽人流,更能激活本地酒店、零售、餐飲等多個產業,為香港經濟注入新活力。
當然,政策的調整需顧及風險管理與資源配置,確保口岸運作有序高效,防範出現人流過度集中等情況。延長旅客逗留日數固然有助,但更應注重提升跨境往返的便利性和彈性,讓旅客能根據個人需要靈活安排行程,增強香港對不同消費群體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