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博弈再起 信心與定力是香港的最大資本
中美貿易戰再度升溫,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自 11 月 1 日起,對中國貨品加徵額外關稅,幅度最高達 100%,並對關鍵軟件與高科技產品實施出口管制。中國隨即以稀土出口許可作回應,重申此舉是維護國家安全與核心利益之舉。當前局面,不僅令全球市場再度震盪,也把中美經濟互信推向新一輪考驗。
值得留意的是,美國國內政治局面日益失序。國會停擺超過十日,臨時撥款法案久拖未決,軍隊薪資一度延誤。民主、共和兩黨為爭奪選舉利益互相攻擊,令國家治理陷入停滯。外界普遍認為,特朗普此刻加劇對華關稅壓力,是轉移視線,並試圖在政治困局中製造「強勢領袖」形象。
正因內部紛亂難解,特朗普選擇轉移焦點,以「對華強硬」的姿態掩飾政治失衡。然而,這種策略本質上並不能挽救衰退中的產業鏈,高關稅只會推高通脹和企業成本,削弱美國自身的競爭力。最終受損的,是美國自身消費者與企業。政治內耗令美國的對華政策缺乏穩定與連貫性,強硬只是表象,紛亂才是真實。
中國的回應則顯得沉著與從容。稀土出口管制是基於國家安全與長遠發展考量的制度安排,旨在保護戰略資源與產業安全。稀土在高端製造與新能源產業中扮演關鍵角色,合理監管反映國家戰略自主與產業升級方向,展示中國穩健掌控發展節奏的能力。
在外圍不穩的環境下,香港社會應保持理性與耐性。雖然市場短期波動,股市略有回調,但整體經濟根基仍見穩健。黃金周消費活躍,招商表現理想,「北都」計劃持續推進,立法會亦順利通過致謝議案,反映政府施政步伐清晰、方向穩定。
香港作為連接中外的重要橋樑,面對國際局勢變化,最應堅守的是信心。外部挑戰固然存在,但憑藉制度優勢與國家支持,只要審慎應對、推動招商、加強創科、穩定營商環境,香港就能在變動之中找到新契機,在波動中保持前進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