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睇《迷幻列車》第一集時我廿歲,大把青春,冇乜過去。
1.連檸茶都轉回舊包裝,成為了我們回味過去美好時光的載體。
2.過去真的美好?過去不一定美好,只是記憶會替自己加分——明明不合格的過去,因為過去了,失去了,成為不能再重新體驗的經歷,好似好珍貴,高分得無與倫比。
3.但我們不是檸茶,而是生勾勾的人,只能(非完整地)在腦海裡回溯過去,冇得話轉回舊包裝回到過去。過去,真的揮之不去。所以Renton明明遠走他方,離開了他那不值一提的過去,也要在廿年後,回到成長地愛丁堡,見那班跟自己吸(毒)於微時的老友。
4.回憶很私人,也屬於公共。分別是,對於你的私人回憶,你大可以有A的感受;變成公共時,朋友的感受則可以是B或C或D——總之就是截然不同的感受。
5.不知是幸或不幸。終於人到中年,有點裹足不前,經介紹,找來了松浦彌太郎《給40歲的嶄新開始》來看——換轉以前(即廿年前),我不敢也不能想像自己會睇這類書(這類書我稱為「心靈西湯類」);但如今,到了通一晚頂已需三天補血的年紀,我看出一種接近救贖的味道。
6.松浦彌太郎說,要為過去廿年列一個清單,回看自己做過乜,肯定自己的過去,難怪當Spud決定把自己那堪稱廢到核爆的過去書寫出來,我是真的感動——寫出來,既是重溫,也是學習放低,畢竟過去已經過去,那些一度支配你人生的快樂與哀愁與仇恨都已不復存在,一味死記,只是攞苦嚟辛——像Begbie,他真的對廿年前被老友出賣一事Keep住懷恨在心,而又咁難得俾佢重遇那個(他堅信)摧毀了自己餘生的Renton,無論點,都要報仇(如果不執意報仇,大抵沒有那個下場)。對待回憶,你可以灑脫放低,但不代表別人一樣做到。
7.最令我奇怪的是,廿年前那四個放棄生命、只能被稱為廢人的少年(其實還有Tommy,但他一早死了),竟然選擇如實地活下去,更選擇像平凡人那樣平凡地結婚(甚至平凡地生兒育女),原來他們在少年時的放任輕狂,都只是(做出來的外顯)行為,講到尾,他們還是平凡人,Lust for Life的平凡人。
8.而更奇是,到了中年,他們還是會為所謂人生下半場籌謀,最積極是Sick Boy,他要為他愛的人開間Club,要開Club,就要錢,於是他和Renton就諗盡方法搵錢。
9.頂,我看見四個在廿年前放任/懶理生命的人,竟在人到中年時,毫不示弱地為(唔知幾時突然玩完的)餘生努力(記住,Renton個心臟有事,唔知幾時病發)——他們一方面擺脫不了過去的恩怨情仇,一方面又或各自或共同地努力,努力為步入中年的自己帶來嶄新的開始……我竟然看出一股力量,所謂生命的力量。尤其到了最後,當Renton回到自己間房(一個收藏著自己過去的場所),播出那首他一度不願/不敢再聽的《Lust for Life》——明明裹足不前的我明白到,如果你為自己選擇了繼續活下去,就唔該用盡方法點都要活下去——貪婪而又毫不示弱地。
10.重拾鬥志的我,拎起包檸茶孭埋個背囊,快樂地選搭港鐵返工。無奈車廂內嚴禁飲食,有關方面更啱啱拍了一條短片批鬥孭背囊人士,S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