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童精神
這不是影評,但《金童》這故事經過多番波折,而「被選擇」在當今時代出現,確實是對城市的一種及時鼓勵,值得一寫。戲裡:一個失意的爸爸,重新尋找對自己有意義的活著。容易嗎?「可以打得贏個天嗎?」帶着被歧視的身份、挺着未負過的責任、對着看似打不贏的對手,靠的可能就只有一股熱血。
城市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以前賴以自豪的優勢,好像都有點變化,大家難免覺得有點失去方寸。被一拳打得倒地了,裁判在倒數我們的命運,還要起來嗎?有足夠的理由讓我們再次站起來嗎?戲外:當投資者都看不通香港電影前景,而中途撤出,作為演員可以怎樣?張繼聰就是不認命,自資把後期完成,將電影發行。這不純粹是錢的問題,而是嚴肅的人生哲學。沒有一定的人生經歷,絕不會作出這種違反定律、離開常理的決定。這是一份對香港難得的禮物,致敬。
執筆時,大埔火災剛發生,又是城市的大難關。在悲痛之中,也再次見到香港人團結齊心,各方都自發籌謀如何協助。願受影響的朋友都能拿出「金童精神」,整個城市會與你們一起經歷、渡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