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15-09-15 06:00:00

音樂誌文化

分享:

近年紛紛傳來「紙媒」危在旦夕之音,記得最初聽到「紙媒」二字,完全不明所以,是否甚麼姊妹的普通話?後來,才知道「紙媒」是指所有用紙印刷的媒體,簡單一點,即是報章雜誌刊物之類,畢竟,時移世易,一人一手機看盡天下事的新世代,實體文化難免步入終極宿命之途。

個人對香港本土「紙媒」情意結,應該從小時候說起,也是跟酒樓文化唇齒相依的報紙攤檔,小學時代,爸媽帶我們去飲茶,酒樓門外必有一兩檔報攤,擺滿報紙雜誌之類,最早期購買必屬公仔書,飲一次茶自會買一兩本,印象中,包括有《兒童樂園》、《老夫子》、《得意妹》、《小朋友》……等,還有大量《小露寶》、《鹹蛋超人》及《幪面超人》系列之類老翻畫冊,沒錯,內文全是輯自劇照的連環圖,再後加上中文翻譯而成,相當山寨式製作。

 

校外的音樂通識課 踏入中學時代,開始自尋流行音樂之路,每星期上學及回家途中,必經屋邨內的報紙攤檔,定時定候購買不同音樂刊物,星期二有《年青人周報》,星期四有《青年周報》及《搖擺雙周刊》,星期五有《音樂一週》,簡直就如停不了的校外進修課程,不斷從中吸取並認知世界各地的主流及另類音樂文化,對沒太多零用錢的中學生來說,閱讀完一篇音樂文章,就是當中出現好多不認識的新樂隊,也恍如透過文字先聽為快一樣,日後終於買了唱片來聽,再拿出文章來邊聽邊重溫,又是另一種有趣的互動體驗。 回看八十年代的音樂刊物,真的百花齊放,各自各精采,也開始追看自己喜愛的樂評人作品,早前接受記者訪問,問及可有一些難忘的音樂文章分享,當時想了一想,就回答是當時以Down Escalator為筆名的資深樂評前輩Thomas Chung,寫過一篇關於Tears For Fears《The Hurting》的全版feature,詳盡分享他對此專輯每首歌曲內容的真摯感想,那是一個所謂「強說愁」的文青時代,只想不到《The Hurting》的潛藏影響力,卻足以跨越新世紀,三十年後的今天重聽,果真Memories Fade But The Scars Still Linger……

Ad Block

 

與心儀樂評人見面 那時候,每星期細讀不同樂評人的文章,總不其然想一睹他們的真面貌,好比電台DJ一樣,於是,亦不時會走訪《搖擺雙周刊》及《音樂一週》兩間報社,只因他們當時都設有唱片售賣,可順道嘗試查找作者真身(後來才知道其實好多作者都是投稿),《搖擺雙周刊》位於北角七海商業中心的小角落,基本上是一個小舖位,最記得店外貼上一幅Fantastic Something二人清新組合的大海報,由於地方淺窄,通常只逗留一兩分鐘便離開;至於長期位於灣仔的《音樂一週》,早前在本欄已分享過相關的情意結,有興趣可找回重看。 提到「紙媒」二字,如果你有儲藏當年的一些舊音樂周報,可能亦有另一番「紙霉」新感受,就是經過長年累月的風吹雨打,好多舊報紙不是發黃,就是發霉,甚至自然分解粉碎收場,「紙媒」跟「紙霉」命途原是同出一轍。 其實,除了以上幾份音樂周報外,還有大量難忘的音樂誌文化回憶,如《好時代》、《新時代》、《Disc Jockey》、《TOP》、《助聽器》、《Music Bus》、《結他 & Players》、《豁達音樂誌向》、《MCB》……多不勝數,然而,今個星期六,《Keep On Spinning》系列的音樂分享會,又已來到第3講,主題正是「音樂 x 雜誌」,分別邀請到《好時代》編輯Edwin Wong,以及《新時代》與《100分》編輯Pauline Chan,跟大家憶述當年本地兩本最舉足輕重的暢銷年輕潮流刊物二三事,還有 《MCB》創辦人袁智聰分享九十年代搞音樂刊物的苦與樂,也有本地好聲音女歌手林二汶,對本地音樂雜誌的獨到見解及分享,到時,大家有空齊來一起追看本地音樂誌文化的日子。

Ad Block

《Keep On Spinning》詳情: 主題:「音樂 x 雜誌」音樂分享會 日期:本月19日(下午4至6時) 地址:灣仔聖佛蘭士街4-6號聖佛蘭士大廈地下A舖「POPPLAY by sport b.」 票價:免費入場 查詢:www.facebook.com/events/130530647281670/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