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21-05-13 04:30:00
日報

中歐不簽協定 也可以做生意

分享:

《中歐全面投資協定》最後能否得到歐洲議會批准生效,最近好像出現了一些變數。這其實是可以預期的。從G7會議(歐盟的主要國家德國、法國、意大利都在裏面)的聯會公報來看,歐洲國家在政治上都已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今後雙方的關係多會出現更多摩擦,而不是走向更加融合。中歐在意識形態上的分歧,會導致歐洲國家像美國一樣,不太樂於看到中國一步一步崛起,日漸威脅由歐洲文明主導的國際秩序。因此,像這類有助於中國崛起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一定會在歐洲議會內與外,都遇到強烈的反對聲音。即使今次通過了,今後還會不斷有人提出異議,要求複決。
 

這個投資協定,七年前已開始談判,當年中歐的關係比今天好很多,雙方都有擴大合作的良好意願,所以不存在中歐應否合作的方向問題。要談的主要是如何合作的具體問題,所以參與談判的主要不是政治人物,而是技術官僚。現時是技術問題談妥了,但政府取態卻出了問題。中國應有心理準備,這個協定最後有機會被拉倒。


當前,美國正在全球拉幫結派,企圖圍堵中國,孤立中國。於中國而言,當然很想簽多幾份國際合作協議,以示美國的圍堵並不成功。但現實卻是,在政治上美國已成功地令原有的盟友一一歸隊,還在全球發展新的政治結盟。而中國則只能爭取到其他國家不結盟,很難要其他國家擺明車馬站在中國的一邊。說到底,美國至今仍是全球「老大」。和「老大」唱對台戲後果嚴重,歐盟若是真的與中國落實這個全面投資協定,美國一定不高興。形勢令歐盟不得不三思。


我覺得,現時中國的優勢主要在經濟方面,而不是在政治方面。中國應爭取簽多幾分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商業合同,悶聲發大財算了;不必一定要在國際層面,尋求政治上的空泛光彩。


能夠與歐盟簽定這類框架性的戰略合作協議,當然有利於企業在市場層面做更多的生意。但光是有戰略合作協議,不等於能簽定具體的商業合同,還得看雙方是否能在生意上取得互利。中國的營商環境好,產業鏈齊備,有先進的基建配套,有優秀的管理團隊與精巧勤勞的工人,何愁歐洲國家不來中國投資?Tesla在上海的成功,已令很多歐洲車廠都蠢蠢欲試。

Ad Block


現時吸引外國來中國投資的,已不只是中國的製造業能力,而是中國中產階級的龐大消費能力。根據美國投行摩根士丹利的研究,到2030年中國家庭的人均收入將翻一番,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消費國。中國的消費市場規模將高達12.7萬億美元,屆時,將如「橋水基金」達里奧所說,選擇不投資中國會變得十分危險。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