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朝鮮半島、日本、越南及蒙古等地,共同構成以筷子為象徵的東北亞文化圈。這一傳統源自古代華夏文明的傳播,涵蓋漢字、儒家思想、佛教、律令制度與水稻農耕等核心文化要素。筷子不僅是該地區深厚歷史聯繫的見證,其形制與使用差異亦反映各民族文化的獨特性。
日本首相提出「台灣有事論」,引發中方嚴正回應。日本經濟安保大臣小野田紀美稱,若因不滿即採取經濟脅迫,將危及供應鏈與旅遊業。然而,當美國對全球加徵關稅導致供應鏈混亂時,日本是否應反思對美過度依賴?當今已非殖民爭霸時代,國際爭端不應訴諸武力,經濟手段成為戰略選擇實屬必然。
若多訪中國,便能理解其歷史與當代發展。唐代長安、北宋汴京曾為世界最富裕都市,如今中國再度煥發同樣活力。旅遊是認識一國最直接的途徑,更是展示國家形象的窗口。
我深愛台灣,鍾情於台北的韻味無窮。島上淳厚人情與融合中華底蘊、日本美學的文化風貌,尤為動人。每逢台灣遭遇天災,香港同胞感同身受。2016年台南地震,香港旅遊界迅速募得新台幣160萬元,經台北辦事處援助受災同胞。台灣、港澳與內地同屬中國,血脈相連,願景與共。
內地暫停赴日旅遊令人惋惜,日本首相想必亦有所憾。然民族大義當前,唯能輕嘆:「此次確是日本有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