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5-07-11 12:00:00

《章魚嗶的原罪》 愣子中窺見無處可逃的惡

分享:
《章魚嗶的原罪》中每個角色都在互相牽引地逐步扯向深淵。

《章魚嗶的原罪》中每個角色都在互相牽引地逐步扯向深淵。

《章魚嗶的原罪》有很多愣子,所謂快樂星是不存在的,沒有一個星球的人只存有快樂,因為所有情緒都是雙向的;章魚嗶的「助人為快樂之本」同樣是偽造的,在欠缺對惡的理解下,所有助人最終都構成害人甚至害己的觸發點;最後是原罪,在《章魚嗶的原罪》中,帶著原罪的何止是章魚嗶?

現實中我見過章魚嗶,我真係見過。有位同事,大學尖子畢業,中英文流利,演講能力甚佳,思考表達清晰,初次接觸印象甚佳,但跟他工作後才知道他做人做事極度絮亂,將概念與實際執行完全處於切割狀態,簡單形容就是「超級離地」,但那都不是他的原罪,原罪來自他是一個從心底裡從來沒有想過要傷害別人的大好人,但也因為他的離地以及欠缺現實的想法,當他要把工作付諸實行時,便會引發一連串災難,而且是核彈級的。因為大家知道他原意是好,第一次不怪他,但當災難接二連三發生,你便知道這個人很危險,屬於一級生人勿近類別。透過這次真實經驗告訴我,這種好心做壞事的人,往往比一心做壞事的所謂衰人更可怕,情況就像你知道對方是敵人時,他向你掟手榴彈你會預早提防盡力閃避,將受傷程度減到最低,但當一個看似人畜無害的人向你招手而你毫無防備地走近,到了他身邊時才發現他身上縛滿了炸彈,他微微一笑,幾十噸炸彈頓時爆炸,你炸到遍體鱗傷時他完全無扣血(自我免疫系統),依然懵然不知自己就是加害者,還走過來問候你「為甚麼弄得自己遍體鱗傷呀?」你以為這只是動漫出現的劇情嗎?不,現實中確實大有人在。

adblk5
章魚嗶的「助人為快樂之本」同樣是偽造的,在欠缺對惡的理解下,所有助人最終都構成害人甚至害己的觸發點。

章魚嗶的「助人為快樂之本」同樣是偽造的,在欠缺對惡的理解下,所有助人最終都構成害人甚至害己的觸發點。

自身處境必須撫心自問

我的前同事就像章魚嗶,而章魚嗶的原罪來自對人性陰暗面的無知,對罪與惡的忌諱,一旦窺見便走夾唔透。牠的星球快樂星人人快樂,沒有哀愁與憂傷,更希望將這快樂帶給他人,令不同星球不同人種都能夠獲取快樂。這個願景看來很宏大很美好,但其實是作者設下的一個邏輯陷阱,正如張愛玲所說,世間一切都是「參差的對照」,沒有人一出生就知道何謂快樂,即使是嬰兒也要餓過才知道被餵飽時的滿足。當章魚嗶只聚焦女主角阿靜何時才會展露笑容時,他忽略了世界所有在她身上發生的惡,所有為她帶來哀慟的人物事,在如此一知半解甚至無知的情況下想協助人獲得快樂是不可能的,就像抱著一個炸彈跟你說「我幫你哎~」無異,甚或當章魚嗶遇上令阿靜承受如此巨大痛苦的對象時,他自己也畏縮起來,他沒有勇氣面對,更惶論要替阿靜出頭,代替阿靜承受他的痛。這也理所當然,只有耶穌基督才能做到為全人類承受苦難,章魚嗶也只是個有點法寶的外星人,他不是祂。但不要說到犧牲救贖這麼遠,選擇單純地接受美好,不願面對人性的惡,這種自欺欺人的選擇,正是章魚嗶的原罪。

「章魚嗶的原罪來自對罪與惡的忌諱,對人性陰暗面的無知,一旦窺見便走夾唔透」,是否似曾相識?

「章魚嗶的原罪來自對罪與惡的忌諱,對人性陰暗面的無知,一旦窺見便走夾唔透」,是否似曾相識?

《章魚嗶的原罪》這個標題同樣是愣子,如果原罪代表著與生俱來的惡,那又豈止章魚嗶獨有?當觀眾跟章魚嗶都認定阿靜是受害者而茉莉奈是加害者時,茉莉奈對阿靜的仇恨又從何而來?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要恨得要將阿靜心愛的狗毀滅、幾乎要把阿靜置諸死地,大概不是純粹享受折磨人的快感。觀眾很快將焦點落在茉莉奈身上,你的恨從何而來?是誰燃點起你的極端陰暗?接著就是作為被害者的阿靜,也是全片的主題重心:作為一個受害者,真的沒有為自身所承受的苦難負上一絲責任嗎?阿靜所經歷的全都是別人加諸嗎?在被徹底施暴之前,阿靜有沒有嘗試作出各種拒絕和反抗?這不是一個BLAME THE VICTIM的詰問,而是每個人都應該為自身處境必須撫心自問的過程。再深層思考,儘管我們窺見阿靜跟茉莉奈各自有其極端的家庭問題,而這些問題又是否導致他們落得如斯境地的唯一因素?所謂原罪,到底要無限上綱地諉過於人,還是要撫心自問反思自身:到底「我」的存在就是一種原罪,還是原罪本來就是一種莫須有的指控?
 

到底「我」的存在就是一種原罪,還是原罪本來就是一種莫須有的指控?

到底「我」的存在就是一種原罪,還是原罪本來就是一種莫須有的指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