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18-02-21 06:00:00

善用公帑 讓專家對香港重拾信心

分享:
圖1

圖1

趕不及赤口,來得切開年。欄友曾國平昨天在友報替青年統計數字解毒,我人到中年忍不住來個火上加油。首先,我想用數據證明回歸以來中老年置業最難。根據我阿媽同我講,佢好想同我住。我於是得出結論,原來香港老年人至少有過半渴望與子女同住(我老竇話冇所謂)。可是,有青年問題專家指,香港青年原來有高達79%希望在成家時能離開父母居住。以為順得媽時失仔意,誰不知回歸以來大部分中老年組別置業率均跌破50%!


是的,青年人再廢,每年也總有十大傑青選出來,但你幾時見過有傑中傑老?就圖1所見,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居住在自置物業比率一點也不傑出,由2001年的48.8%下跌至2016年的45.9%,下跌了差不多3個百分點!置業率跌破50%(其實一向不足50%),足證大部分不動產都集中在青年人身上吧。圖2可見,除了55至59及60至64歲組別外,各年齡層的置業率均從2001開始不斷下跌(這兩組別微升,我懷疑是被傑青利用首置避稅的老人頭,當中亦不排除有「靠子幹」上車的廢老)。跌幅尤其明顯的,是40至44及45至49歲兩個廢中組別(筆者正是冇港樓的廢中),總共下跌了6至9個百分點。廢中置業難,原因沒有幾個,就是廢。要解釋回歸以來今天置業最難,原因就是廢中愈來愈廢。

adblk5


新的一年,廢中廢老依然置業困難。港府如何才能幫我置業呢?我認為,最直接的方法是將居屋配額的其中一個直接撥予給我。嫌這樣做不太好看的話,其中一個可以考慮的方法,是將居屋配額一成撥予夫婦同為40至49歲的中年家庭,提高我的中籤率。但作為中年經濟專家,最後我亦必須強調港府大幅增加住宅供應才是解決廢中廢老置業的blah blah blah。


我真係恭喜你呀!香港有這麼多專家出來分析政策。青年專家,引用同一堆統計數字解釋青年置業最難;本土專家,也應該同一堆統計數字解釋港人置業最難。「所有措施必須免於政治目的及計算,否則難覓市民支持」這句話,還是由冇能力搞政治的醫學專家說出口最具說服力。當傳染病專家分析公共財政時狠批派錢「短視」(這應該是傳染病專家對眼科的醫學知識),我整蠱專家響應建議,望陳司長能一次過撥款500億元予本人的投資基金。當然,又嫌這樣做不太好看的話,亦可以考慮將錢直接派給夫婦同為40至49歲的中年家庭。 
 

圖2

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