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澳2018年颱風「山竹」引發高達3.36米的風暴潮,整個漁村瞬間淪為澤國,居民家園被淹,生計受創。(資料圖片)
作為亞洲沿海城市,香港每年都要面對暴雨與颱風季節的挑戰,而近年極端天氣更是頻繁出現。今年7至8月短短1個月內,天文台已4度發出黑色暴雨警告,黃雨、紅雨、黑雨接連交替,讓市民措手不及。每逢暴雨來襲,市民最關心的或許是「明天要不要上班/上學?」但對於低窪地區的居民而言,暴雨意味著水浸威脅與家園安危的沉重挑戰。
以大澳為例,2018年颱風「山竹」引發高達3.36米的風暴潮,整個漁村瞬間淪為澤國,居民家園被淹,生計受創。隨著氣候變化加劇,極端天氣只會愈趨頻繁,影響更深遠。我們該如何幫助大澳提升抵禦能力,守住家園?答案藏在行動之中。
大澳可持續海岸管理項目:創新應對氣候挑戰
為應對極端天氣對大澳這一低窪地區的威脅,保誠亞洲公益基金支持保誠香港,聯同海塑基金會(APO)及香港紅十字會,啟動了可持續海岸管理項目。項目旨在促進生物多樣性,以創新方式提升社區的氣候韌性與生態保育能力。
項目以回收的海洋貝殼製成生態模組,打造「生態海岸線」,以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輔助傳統海堤。這些模組不僅能減少海浪侵蝕、降低水浸風險,更有助恢復海洋生態,促進生物多樣性,減輕極端天氣對居民生活的影響。項目亦重視公眾教育與社區參與,透過多元活動推廣可持續漁業實踐與環保生活方式。保誠香港更組織員工參與模組製作,與社區攜手守護家園;合作夥伴如APO及紅十字會則負責生態修復、防洪演練及急救培訓,全方位提升社區的應變能力。
這項結合創新設計與社區合作的項目,為香港氣候適應與生態保育提供了獨特典範,也為其他面對極端天氣挑戰的社區帶來寶貴啟示。
隨著氣候變化持續加劇,提升社區韌性已勢在必行。企業作為社會持份者,除了履行本業責任外,還需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助力市民應對風險。保誠香港透過此次行動展示了應對氣候挑戰和推動生態保育的努力。未來,我們將繼續以創新與協作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