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美貿易戰影響,香港股市呈下行趨勢,不少股票沉底,唯獨幾個板塊例外,包括醫藥股,而中國生物製藥(1177)可算是表表者。以今年年初的收市價計,中生股價目前升幅接近140%。升幅那麼高,其實是去年跌得太低殘,究其原因,還不是受到內地「帶量採購」影響所致。
慎防讀者忘記,簡單覆述一下甚麼是帶量採購。中國政府為了壓抑藥價,去年在11個城市推出一項新措施,對某些指定藥物實行集中採購,並以招標形式進行。說得上招標,自然是價低者得,藥企盈利肯定受壓。不過,由於採購數量龐大,倘若中標有望彌補藥價損失,這就是所謂「以量換價」。
新措施推出至今,中生有兩個產品入選帶量採購名單,分別是乙肝病藥潤眾(香港名稱是恩替卡韋),和鎮痛藥凱紛(氟比洛芬酯)。究竟新措施對中生的影響有多大?
首先是潤眾,在新措施實行前一年,即2018年,據報每粒售價是6.72元(人民幣,下同),新措施後爆跌91%至0.62元。於今年上半年,此藥的營業額是16億元,與去年同期比較減少7.8%。假設帶量採購於今年1月1日生效,簡單地將營業額除以單價,今年上半年的銷量是26.66億粒,與去年同期比較急升932%。由此可得出一個結論,於潤眾而言,帶量採購雖然令單價大跌,但銷量上升彌補了九成以上因單價造成的損失。
至於凱紛,目前中標價是每盒109.75元,翻查報道價格降幅約65%,即313.57元。今年上半年的營業額是5.97億元,較去年同期跌33.4%。採用上述假設和計算,今年上半年的銷量是544萬盒,較去年同期增90.2%,此增幅大約抵銷約五成單價下跌的損失。
值得留意,潤眾和凱紛是中生的重要收入來源。於2018年上半年,兩者的營業額佔總收入分別是17.8%和9.2%,但是今年上半年分別降至12.8%和4.8%。雖則如此,中生今年上半年仍能保得住總收入不跌反升28.8%至125.27億元,因為其他產品表現出色。當中以抗腫瘤用藥最為突出,期內營業額增145.5%,其他如心腦血管用藥、骨科用藥和消化系統用藥也不錯,期內營業額分別升23.4%、12%和33.7%。
雖然中生今年上半年收入錄得增長,純利也升5.8%至14.4億元,但盈利能力輕微下降。例如總體毛利率減0.5個百分點至80.4%,以及經營溢利率降2.9個百分點至21.6%。此外,純利率跌2.8個百分點至17.4%,即使扣除因增持聯營公司北京泰德股權而產生的無形資產攤銷,以及金融資產的公允值變動,純利率也要減1.2個百分點至19.3%。
毛利率跌幅較少,但其他盈利指標相對上跌幅較大,似乎並非帶量採購造成,個人相信與增持北京泰德有關。以2018年的數據計算,各子公司的純利率相當不俗,當中包括正大天晴有28.7%、南京正大天晴有19.3%,連雲港潤眾更有31.4%。可是,北京泰德只有11.7%。由於中生增持純利率較低的北京泰德,可能因此拉低了總體純利率。當然,中生增持北京泰德主要是看中其競爭優勢,特別是高端製劑產品和創新藥物開發的定位,而非目前的盈利能力。
綜合而言,帶量採購相信會進一步擴展至全國,且涉及藥物將愈來愈多,以量換價雖能抵銷部分影響,但長遠而言還需靠不斷開發新藥。中生增持北京泰德來得正是時候。
逢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