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5-07-02 04:29:38
日報

更多輸出內銷唯有更靈活輸入外勞

分享:
跨境消費

當跨境消費市場愈趨一體化,香港與內地數以倍計的工資差距是難以長期存在的。(資料圖片)

如何輸入外勞,解決香港結構性經濟問題?

香港的工資中位數為20,500元,而內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是9,462人民幣,大約香港的一半。跨境消費市場一體化,北上消費是大勢所趨,自此一體化的消費除了零售餐飲還有各種服務,即包括傳統定義的非貿易商品。這是個經濟學的老問題,大半個世紀前,著名經濟學理論天才森穆遜用上多達7個的假設,以理論證明國際間的物品自由進出口會導致國際間的生產要素價格相等,這便是著名的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換句話,即使人口與土地皆不能跨境移動,自由貿易的效果,替代生產要素的跨境移動。於是,生產要素價格趨同,包括工資趨同。理論歸理論,數據顯示,物品價格與生產要素價格皆未相等,價格趨同的市場壓力卻是一直存在的,尤其當跨境消費市場愈趨一體化,香港與內地數以倍計的工資差距是難以長期存在的。

adblk5

價格調節,在聯繫匯率制度加上最低工資等規管之下可以是個漫長的過程。輸入外勞,是個打破香港經濟困局,讓人力資源更有效發揮的德政。無奈,因保障本地工人就業機會之名,外勞人工規定是本地工人的工資中位數,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之下的各種職位如是,針對特定行業的如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亦如是。這樣的價格管制,是嚴重防礙兩地生產要素價格趨同的,更大大減低外勞提升香港競爭力的正面作用,尤其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更要求僱主同時要負責外勞的食宿等開支。

Grok的經濟學今次不合格:「輸入外勞可在短期內有效解決香港結構性勞工短缺問題,特別在建造、運輸及護理等行業,但須謹慎管理以避免衝擊本地就業。透過完善監管、加強本地培訓及精準輸入策略,香港可在保障本地工人權益的同時,利用外勞支持經濟持續發展。」結構性勞工短缺問題,同樣是結構性工資過高的問題。輸入外勞,讓市場決定工資,才能透過改善資源分配解決香港的結構性經濟問題。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外勞合約的彈性。以建造業為例,現時輸入的外勞只能在指定項目中工作,當完成工程後便要返回內地再作申請,而未能在同一僱主下的其他項目中工作。更具彈性的外勞合約,更靈活地適應市場需要,否則香港的結構性經濟問題是解決不了的。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