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5-11-17 04:29:49
日報

物流業存亡之秋

分享:
北都 北部都會區

北都發展為物流業帶來機遇,機遇前面卻有一項挑戰,因為收地發展北都將大幅減少了物流業用地。(資料圖片)

北都發展期間,假如土地徵收後至新物流園正式營運前的過渡期安排失當,導致物流用地大幅減少,估計對香港造成多少經濟損失?

近年有關本地物流的熱門新聞:合法的,貨櫃碼頭排名跌出全球十大,海運貨物吞吐量持續下降,我們輸給內地;非法的,完稅煙稅收持續下降,私煙檢控人數卻不斷上升,我們輸給走私。北部都會區預留37公頃土地作現代物流發展,香港物流業可以贏返次嗎?我的智庫百家塔上星期發表了一份名為《政策紅利加快北都發展:規管拆牆鬆綁的產業案例》的研究報告,提出加快北都發展基建既要先行,產業亦要同步先行,才可避免北都淪為另一地產項目。是的,工業革命的成功經驗提醒我們,新經濟動力需要大學的科學知識與市場的創新知識兩者結合,缺一不可。

adblk5

北都發展為物流業帶來機遇,機遇前面卻有一項挑戰,因為收地發展北都將大幅減少了物流業用地。預計土地徵收後至新物流園正式營運前的過渡期,短則3年,長則10年。數以年計的過渡期,經濟成本可以是驚人數字。先跟大家分享一項我與兩位學者朋友的物流業研究:自2022年4月30日至2023年6月30日,港府一度禁止電子煙等另類吸煙產品的轉口活動。貿易數據顯示,禁運不但在這段期間令相關的貿易額大跌,修例解禁後電子煙轉口貿易竟然沒有回升,反映另類煙相關的物流活動,包括其他一同運輸的貨品,已因這一年多的禁運而採用其他物流途徑。我們估算,一年零兩個月的禁運直接造成近12億美元的電子煙轉口貿易流失,以及因貨物集裝的連鎖反應額外蒸發了近18億美元的其他相關的「輕貨」貿易,合共造成近3億美元的經濟損失。解禁後,這長期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保守估計每年超過2億美元,而這損失將隨出口增長而每年惡化!

回說北都,沒有物流業研究經驗的Grok有以下分析:

「過渡期(2025-2027年)若安排失當,如臨時土地短缺導致物流容量減少25%,將引發嚴重經濟損失,估計每年15至20億元、3年總計45至60億元,主要來自直接產值損失(約6.3億元/年;因倉儲中斷)、空間租金上升(13.2億元/年,基於15.5百萬方呎短缺)及間接效應(如供應鏈延遲及1至2萬人就業流失,額外5至10億元/年),相當於物流業產值3%至5%或總GDP的0.2%至0.3%。」

人工智能比我樂觀,一來假設過渡期短(只3年),二來認定安排失當沒有長遠影響。誰對誰錯?下次再談。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