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財經
2018-06-28 06:00:00

用不著打倒地產霸權 解決居住問題才是重點

分享:

昨天評論了本報老闆施永青的一篇文章,今天再來評論他有關「土地大辯論」的另一文,文中認為,「香港房地產市場已為地產霸權所操控」是歪論。

目前本港房屋供應不足,樓價持續上升。(資料圖片)

目前本港房屋供應不足,樓價持續上升。(資料圖片)


首先,我同意其結論:「把精力放在打倒地產霸權上,只會把社會引上歪路。」在資本主義社會,多勞多得,多建樓、多賺錢,是天公地道的事,像在內地的發展商,「雅居樂」(3383)、「碧桂園」(2007)等等,為大量人民解決了居住問題,自然應該多賺錢。


不少民粹的香港市民和政客,認為地產商起樓賺錢是罪惡,其實,抱持這種想法的人,才是罪惡。


現時的情況,是樓價快速飛升、新增單位卻只有一萬多個,換言之,這是少勞多得,在我的眼中,這也是罪惡,也絕對不是資本主義。


然而,地產霸權究竟是不是存在呢?這有兩個含義:


第一,今日房屋供應不足,民無立錐之地,究竟是政府的錯誤決策所致呢?還是發展商強大的遊說能力所致?又或者,那些用種種藉口去反對政府增闢土地的環保團體、民粹政客,又有多少是受到發展商的資助而去做的呢?


第二,發展商建樓寥寥,但藉著高樓價和收租,賺取了香港G.D.P.的頗大比重,再加上不少民生專利,例如電力、煤氣、巴士等等,都由發展商所擁有,由此可見得其在經濟民生的接近壟斷地位。


施先生又寫道:「回想1997年至2003年期間,私人房屋供應量由每年二萬五千間,增至每年10萬間,加上亞洲的資金又被抽回美國,香港的樓價一瀉千里,合共跌了七成。地產商對此亦無能為力,大量炒家因而傾家蕩產……」


我同意發展商影響不了世界金融大局,也影響不了本港經濟盛衰,而這兩點,均是影響樓價的重大原因。


我也同意在1997年至2003年間,發展商無法控制政府的大量房屋供應……但在2003年之後,尤其在曾蔭權年代,就很難說了。也別忘記,2003年前死掉的,只有炒家,發展商幾乎一個也沒倒下。


查實,集中精力關注土地和房屋供應量,令市民安居樂業,才是重點。而當樓價回復正常,地產霸權存在與否,也已無關宏旨了。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