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財經
2019-02-01 06:00:00

答林行止為何通脹不會令物價上升?

分享:

日前,林行止在其專欄中寫:「貨幣學派發鈔高於經濟增長,通脹必然降臨的說法,已與現實脫節。各國大印鈔票通脹率似有還無,是為明證。」

政府公布的通脹數字未能反映真正的「貨幣通脹」。(資料圖片)

政府公布的通脹數字未能反映真正的「貨幣通脹」。(資料圖片)

我是林先生的長期讀者,他的文章和見解曾經對我的啟發甚多,本文當然不是針對他而寫,而是這個貨幣誤解常常有人犯上,因而值得去作出解說。在解說之前,首先講幾個基本原理。


第一,通貨膨脹的英文是「inflation」,即只有「膨脹」的意思,中文的「通貨」指的不是「貨物」,而是「貨幣」。換言之,中文的「通貨膨脹」定義比較精確。順帶一提,《孟子》講的「貨,惡其棄於地也。」《史記‧貨殖列傳》的「貨」,也是作「貨幣」解。


第二,佛利民的名句:「通貨膨脹在任何時地都是一種貨幣現象。」(Inflation is always and everywhere a monetary phenomenon.)這其實是恆真句(tautology):錢印多了,不可能憑空消失,必然花在某些商品,因此也必然令到某些商品價格上升,這簡直是物理學定律。


第三,現時人們指的「通貨膨脹」或「inflation」,並非指的是「貨幣增加」,而是指由政府去制定的一堆消費物價指數,例如衣、食、住、行等等必需品的價格,而其所佔通貨膨脹的比重是由政府決定。


要知道,貨幣增加是客觀數字,改變不了,但是由政府決定的數字卻是任意的、武斷的,只要改變比例,就可以操縱通貨膨脹率了。


正如前文所言,以貨幣增減定義的通貨膨脹,是用增加了的貨幣量去買相同數量的商品,這必然引致總體商品價格上升,但這只是就宏觀而言。


微觀來看,有的商品會升得多,有的會升得少,有的甚至會倒跌,甚至是說,如果有一單宗商品的價格暴升,把貨幣扯光了去買,其他商品也會跌價。


現時最大宗的商品究竟是甚麼?不是衣食住行等必需品,而是證券、房地產等等投資品,換言之,政府公布的通脹數字根本反映不了真正的「貨幣通脹」。就是這麼簡單的貨幣原理,不過搞通的人並不多。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