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稅帶來的思考
近期,關稅仍然是金融市場非常關注焦點。對於美國特朗普政府而言,提高關稅其中一個目的是希望緩解美國長期以來貨物進口大於出口而衍生的貿易赤字。
過去確曾有一段時間,貿易赤字被視為不利於經濟的發展,因為貨物進口需要支付現金,而出口則相反。然而,其後大家逐漸意識到,全球各個國家的出口不可能普遍大於進口。正如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長處和短處,每個國家也有其特定的強項,只要專注於自身具優勢的產業,並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大家皆可從中得益。
特朗普政府希望藉關稅推動企業把生產鏈遷回美國,造福美國工業與工人。然而,這一策略值得斟酌。首先,環顧全球經濟發展較成熟經濟體,其產業多傾向於高增值發展,例如服務業、高端製造業等。如果一律向所有國家,包括發展中地區,徵收關稅,則美國進口的衣服鞋履、家具電器等商品的成本也會上漲,這是否對美國經濟長遠有利頗成疑問。
其次,現時全球工業日益倚靠高科技和人工智能的應用,以降低營運成本。即使企業將廠房遷回美國,未來會否大量招聘勞工,仍然是未知之數。在過去數十年,主要已發展國家的製造業職位佔勞工市場的比率都呈下跌趨勢。此刻關稅驟然而至,未來會如何影響當地經濟、產業及勞工市場的發展,仍然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