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裁員潮正從多角度向全球蔓延。
AI應用日趨成熟,大型企業經歷過極速的學習階段後,開始日夜思考如何用新技術為股東及管理層創造更多利潤︰UPS、雀巢、福特(Ford)正加快透過最新AI工具,包括客戶服務自動化、供應鏈優化、生成式設計系統等,來提升生產力。他們大舉向Cloud服務供應商購買運算能力,並進行人力減省行動。
而AI服務供應商的裁員原因,卻是雙向版本︰Amazon、META和微軟等的科技巨頭,營業額及股價在持續攀升,但為了籌集更多資金購買GPU等硬件,來應付運算力上的需求,惟有將可壓縮的薪酬成本資源,重新分配到資料中心容量上。
網上有個精闢的比喻︰科技公司不斷在增購「鏟子」(比喻GPU基礎設施),其他人則在購買那些鏟子挖出來的「黃金」(喻指AI應用)。製造鏟子的半導體公司則在整個產業鏈上坐享其成。台積電、英偉達和ASML,成為印鈔機,但產業鏈兩端的就業機會卻在崩潰。
熟讀金融歷史之士,不難推背出︰現在是供求雙方持續盲目澎漲的起步點,最終必然導致供求失衡,形成AI泡沫的爆破。大概情況︰大舉依賴AI服務後,發現利潤增速跟不上的企業,極速削減算力開支;硬件維護及電力消耗不降,科技公司對晶片需求驟降,甚至關掉過剩的算力廠;半導體公司的研發開支是一種長年計固定成本,當晶片需求短時間內驟降,股價將從神壇上掉下來。
上述或是兩年內的事,亦可能是4、5年後的事。碧波暢泳是偷快的,也要預警末頂巨浪何時來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