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由去年11月開始跌到50%盛衰分界線之後,去年12月到今年2月連續3個月都是處於50%之下,以為兩會行情的利好因素也需時才能扭轉PMI的弱勢,點知剛公布的PMI數字竟然神奇的大幅上升到50.5%,重上50%之餘還是罕見的以極速擴張的態勢由跌轉升。
3月中國官方PMI報50.5%,重返50%以上的擴張區間。(資料圖片)
同時,上星期震驚全球的美國債息倒掛這個偽議題,到上周末時也出現戲劇性變化,10年債息抽升,令倒掛憂慮一掃而空。
由中美齊心合力挾高,所以話,星期一慘被收回的熊仔,實在是非戰之罪,雖敗猶榮。
內地A股和港股都爆破了上次高位,已經在低位持貨者,故然樂於再候30,000點獲利機會。但對於一眾食花生眼白白錯失了之前買入機遇的股民而言,現階段確是處於十字路口,一方面怕現在才買是接火棒,另一方面又擔心再不買會飲恨多一次。
高位追貨雖要勇氣也要策略,對於船頭驚鬼船尾又驚賊的股民,想買一些傳統防守性股份例如中華煤氣(003)、中電控股(002)之類的,其實股價也不便宜,倒不如考慮一下內銀股,當中建設銀行(939)和招商銀行(3968)屬進可攻退可守之類。
2018年內銀業績並不亮麗,四大國有銀行都不能達到之前估計的6%至8%盈利增長,加上今年息差難以擴大,所以股價一直低迷,靠的是低市帳(PB)值和高息率形成的股價橫行區。以建行為例,恒生指數升到29,500點,其股價仍低於7元,一直都擺脫不到20和50天線這個區間。
進入2019年,形勢有機會出現突破,其一是資金追落後,尤其是內險已經炒上,再追入的話空間不多,反之內銀股潛在回補的落後部分應可吸引一些換馬資金。
其二是中國人民銀行調低存款準備金率(降準)機會不會因為PMI轉危為安之後而減低,縱使上周六突然誤傳消息,但空穴來風,並非無因。
內銀的關注點是壞帳,特別是今年息差難以擴張,盈利增長依賴非利息收入和貸款量的增加,兩會已說明,今年內銀的任務是增加中小微企貸款,壞帳情況確實是一個憂慮,但情況更壞也不一定會引發銀行資產質素的惡化。
因為四大國有銀行2018年保持了一貫穩陣作風,不良貸款比率維持下降,雖然不良貸款餘額有所上升,不過在撥備覆蓋率方面均作出調升,其中建行更提高到200%以上。因此,就算工商銀行(1398)揚言今年會增加中小微企貸款逾九成,大行一樣覺得安穩,更何況是建行?
作者為中國銀河國際證券業務發展董事
逢周二刊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