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小弟長跑的初馬,二十多年後的今天,大會經歷疫症的折騰,終於在兩年後再度參與香港馬拉松,心情實在興奮。作為長跑比賽搞手,能在無數項防疫的特別安排下,永遠的不確定性下,能獲批舉辦,在刀口上完成,心中在莫名的替港馬高興。久別後的第一場馬,在預備出發的人群中,心情卻有點緊張,是第一次以拖鞋參加大賽的壓力。之前線上跑有試過五小時半的慢速丫拖馬,今次實體賽目標是五小時內完成。
天氣清爽,起步,氣流穿過丫拖直通腳趾,是自由自在的感覺。之前友人問我為甚麼要用丫拖長跑,腳趾罅隙不會摩擦損傷嗎?也許享受的,就是自由的快感。計劃是輕鬆開跑,以四小時完成為參考,首十公里竟然可以五十五分內完成。難道真的可以衝擊「拾科」(四小時內完成)﹖如果可在首個丫拖且是港馬上「拾科」,那真夠大滿足。視線不停看守著配速,二十公里以一小時五十分完成,三十公里是兩小時五十分。
心中不停自我提醒,人越疲倦越不可拖腳。怎料就是拖了一下,鞋頭反,腳趾衝前,直插地面。幸好反應及時,提腿避過「磨薑」。如是有兩三回的險象環生,但小難後沒有小福。腳板開始僵硬,心中叫放鬆,腳卻不受控。漸漸發覺連大小腿也僵硬起來,不理大腦的指揮,姿勢生硬地擺動。這個狀態不可持久,腳板不放鬆,繼續會另腳趾及腳面磨皮。雙腿僵硬,姿勢不柔,很快便會抽筋。且步伐太重,腳步將承受更大的撞擊力,關節快會受傷。
深呼吸一口,定神,專注用核心肌肉以減輕大腿負擔。放鬆小腿、腳板,奇蹟地重拾節奏。看著四小時的領跑員經過,我的速度緩緩漸慢,追不到,趕不上。慶幸,我仍不需走路,享受著路旁的歡呼打氣聲,享受著實體賽的氛圍。終點在前,我伸開雙手,享受第一次丫拖衝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