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4-05-27 04:30:18
日報

分離焦慮症兒童真係咁多?

分享:
分離焦慮症

分離焦慮症兒童真係咁多?

小孩子年幼時總是要依賴父母或成人去獲得安全感。在過渡期之後,孩子一般都會變回正常的發展狀態。可是,如果當中處理欠佳的話,父母和孩子都會受到傷害。父母會覺得孩子不講道理,另一方面,孩子會認為父母不愛護他們。根據統計,約4%的6歲以下孩子會有分離焦慮症,但如果大家不時聽到父母們的個人分享時,都會覺得4%這個數字似乎太低。為何會有此差別呢?

我們相信其中一個原因是,真正的病態性數字其實不多,其他的都是因為父母處理不當所引致的。父母要留意以下幾個重點:

Ad Block

第一,要明白孩子依賴父母的反應是正常的,與他們的性格和成熟程度無關,因此,不要為孩子貼上標籤。

第二,不要欺騙孩子說,父母離開之後,很快便會回來,但明知自己做不到。因為這種不誠實的回應,只會令孩子更加失望,不再信任父母的承諾。結果,下一次更「黐身」。

第三,平日不要再作出不需要的恐嚇,例如「唔跟住媽媽就會被壞人擄走……」這種不誠實的說話,只會增加分離時的恐懼和焦慮。

第四,要設下合理的界限,包括可陪伴的時間、不可以不停打電話給父母、不可討價還價等。

Ad Block

第五,孩子的焦慮行為可能是沒有原因的,也可能突然出現倒退,愈發焦慮。所以,父母不一定要找出所謂的原因,也不應怪責曾經接觸過孩子的人,例如工人、老師、祖父母等。

一般孩子在明白父母的做法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焦慮的反應會愈來愈少。故此,最需要調教的未必只是小朋友,而是父母如何照顧孩子。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