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一顆心:從一塊餅開始的社區力量
一顆火熱的心、一個承諾、一個願景,究竟可以化成多少年的行動?答案是——三十年。
今個月初,「耆樂餅公開義賣日」圓滿舉行。看似平凡的兩天,背後卻承載着三十載的堅持與初心。原來基督教靈實協會以「耆樂餅」為長者籌款,已經不知不覺踏入第30個年頭。三十年的時間,可以見證一代年輕人成長,也能默默扶持另一代長者走過他們生命中最需要關懷的時刻。
靈實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在香港創立,至今已在本地走過七十多年。協會一直以積極進取的態度,觀察社會的變化並及時回應需要。早在九十年代,他們已洞察到人口老化將成為香港的重要挑戰,並由此發展出四大服務範疇。然而,更重要的是:靈實明白這不只是社福機構的工作,而是整個社會都需要共同參與的議題——於是,「耆樂餅」義賣由此誕生。然而,義賣的意義從來不止於「幫助長者」。它象徵着社區一起動手、一起愛的力量。
今年,有逾百間學校、機構、教會及大批市民加入義工行列。短短兩天,全港18區設立超過80個攤位,動員超過400位義工。他們不但售賣耆樂餅,也向市民傳遞靈實「尊重生命·改變生命」的價值。
今年的公開義賣雖然已經完結,但「耆樂餅」的故事並沒有句號。
每逢節日以及冬季的來臨,靈實一眾義工都會帶著耆樂餅出動探訪區內長者。他們到訪獨居長者或是雙老的家庭,走進他們家中,看到他們生活的環境,了解他們的日常,實際感受他們的需要。
這一塊餅的意義,不只一份心意,而是一個契機,讓我們有機會走進他們的生活,真正做到化心意為行動。探訪的過程,義工並不只是寒暄兩句,而是會親自動手,幫助他們最切實的需要。有義工看到他們長久未清潔的抽油煙機,二話不說拿起布便着手清理;有義工定期上門探訪,為長者記錄身體狀況,再將他們的狀況報告中心社工,成為他們的健康小管家。在我們的社區裏,其實隱藏了很多足不出戶的隱蔽長者,在無依無靠的日子裏,由這一塊餅而展開的探訪旅程,便變成為他們在嚴冬裏的溫暖。
這一塊餅的故事能夠走到第三十個年頭,是因為他能夠走進長者的家裏,打破他們與世隔絕的困境,為他們重新帶來社交,與社區重新連繫起來。在這個冬天,耆樂餅的故事會繼續走下去,你也可以捐出耆樂餅,成為守護他們的一分子。
每逢節日以及冬季的來臨,靈實一眾義工都會帶著耆樂餅出動探訪區內長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