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一宗極為罕有的醫療事故,一名中年患者針灸後,感染甲類鏈球菌而要截肢。由於此文寫成時,案件仍在調查中,亦有很多疑點和實情未有公布。因此,在未有進一步了解之前,亦絕非要評論任何人的做法有否出現問題。
「食肉菌感染」正確名稱為「壞死性筋膜炎」,通過傷口感染到如甲型鏈球菌之類的「食肉菌」,就會出現傷口潰爛破損,局部組織壞死,劇烈疼痛,繼而出現全身症狀如發燒、嘔吐、最後引發敗血症而死亡。
中醫無固定病名,證型多以「濕熱毒盛,邪盛壅塞」、「脫疽」等病去理解。
針灸治療本質上可疏通經絡,行氣血活,治療各種疾病,針灸針體亦不會引致濕熱毒積聚,反而有助濕熱邪排出,加速痊愈。
針灸後可引致「懷死性筋膜炎」的原因:
- 環境衛生,任何進出診的人,都有可能將病邪帶進診所附著。因此,時刻保持診室清潔,定期消毒,對於患者求診健康非常重要。
- 針灸治療進行期間的消毒與衛生。當代中醫診所,絕大部分醫師亦使用即棄針灸針具,進行一次針灸後,出針就會即時棄置。針灸前亦會對針灸部位皮膚進行適當消毒,針灸後亦會有既定止血及針口處理程序。如果跟足指引作針灸治療,理論上引發懷死性筋膜炎的機率接近零。
- 患者身體狀態。醫師要判斷患者身體狀態是否適合進行針灸,如過飢過勞、身體過分虛弱、高血壓患者進行針灸可能會引致暈針,又或者患有重症慢性疾病的患者,如正服用薄血丸、血壓藥、壓制免疫力藥物等,都應該主動向醫師查詢後,經由醫師專業判斷再進行針灸治療,又或者選擇更合膏的治療手法。
關於是次醫療事故,實在極為罕見,案件亦未知是否涉及任何人為失誤,還是純屬不幸。希望各位讀者不要因為事故而懼怕針灸治療,中醫療法。亦希望各位仍可繼續抱有信心,不要放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