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8-29 12:30:00

孩子說話不清楚,是懶惰還是需要幫助?一文看懂兒童咬字發音問題的成因、誤解與處理方法

分享:
孩子說話不清楚,是懶惰還是需要幫助?一文看懂兒童咬字發音問題的成因、誤解與處理方法

孩子說話不清楚,是懶惰還是需要幫助?一文看懂兒童咬字發音問題的成因、誤解與處理方法

「他都四歲了,怎麼還把『狗』說成『豆』?是不是不夠用心學?」

這句話來自一位媽媽,她帶著兒子PP來到言語治療室,神情中帶著焦急與懊惱。PP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但說話時經常被其他小朋友聽不懂,甚至被笑「講BB話」。媽媽一直以為他只是「懶得練習」,直到幼稚園老師建議進行語音評估,她才開始重視這個問題。

事實上,兒童咬字不清楚的成因往往與懶惰無關。許多這類孩子其實正面對構音障礙(Articulation Disorder)

構音障礙是甚麼?

根據美國語言聽力協會(ASHA, 2000)定義,構音障礙是指個體在語音產出過程中,無法準確發出一個或多個音位,影響語音清晰度及語言能明度。這種困難是與聲音知覺、動作協調或發音習得相關。

構音障礙可表現為:

  • 音位省略:例如「狗」說成「都」
  • 音位代換:例如「車」說成「遮」
  • 音位歪曲:例如發「s」音時氣流方向不準確
  • 音位插入:多加一個不必要的音,例如「學校」說成「學卡校」

常見成因

  1. 語音發展延遲 
    每個孩子語音掌握的時間不同,某些音(如「s」、「ch」)本身就屬於後期習得音。
  2. 聽覺辨別困難
    孩子若無法穩定分辨相近音(如「g」與「k」),將難以準確模仿。
  3. 口部協調不佳
    有些孩子的舌頭、嘴唇及下顎肌肉控制尚未成熟,出現語音運動困難。
  4. 多語環境影響
    若語言輸入不穩定,可能導致語音規則混淆,不過這情況多為暫時性,與構音障礙不同。

家長常見三大誤解

  1. 「大個就會好,不用理」
     雖然部分音錯會隨年齡改善,但若超過4歲半仍出現明顯構音問題,便建議尋求專業協助。

     
  2. 「他只是講話快,不是問題」
     若言語不清影響溝通理解、人際互動或自信心,就不應忽視。

     
  3. 「我教過很多次了,他就是不聽」
     對於有結構性語音困難的孩子,單靠模仿練習無法解決問題,需要有系統的治療策略。

處理方法:從PP的轉變說起

經過全面評估,我們發現PP有多個音位錯誤及語音簡化現象,屬於中等程度構音障礙。治療初期,我們採用「音位層級訓練法」(Phonetic Hierarchy Approach),由單音模仿、詞語練習、句子運用,逐步協助他建立清晰的發音技巧。

adblk6

同時,我們配合鏡像練習、手勢提示、遊戲化活動(如「咬字大偵探」、「發音拼圖」)提升他的動機與自我覺察力。家長每日5分鐘的家庭練習也發揮了關鍵作用。

三個月後,PP由只能模糊地說出「多」的孩子,進步到能準確地說出「狗」、「瓜」、「魚」,說話變得清晰,回應大人時,也更有自信。

咬字不清楚的孩子,未必是偷懶或沒努力,而是可能正在與「構音障礙」搏鬥。早期發現與介入是改善關鍵。透過專業言語治療及家長協作,孩子能夠逐步找回清晰表達的能力,並重拾與世界對話的自信!

作者為言語治療師、特殊幼兒導師 Ms Wincy

http://www.hkca.care

香港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