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如同手中的小鳥:若握得太緊,只會令其窒息致死;若鬆開了手,則放任其遠走高飛。這種拿捏不易的關係,常見於親子之間,亦反映在掌心中:當屈指腱與腱鞘互相摩擦下,引發彈弓指的困境。原來不只是大人,小童亦可患上先天性彈弓指。
負責屈曲手指關節的屈指腱,由腱鞘包圍着;而位於掌心的A1滑車(pulley),乃腱鞘結構中的重要部分,不但使屈指腱穩固,避免出現「弓弦效應」,更優化其力學傳遞。然而當手指需要重複用力地工作,屈指腱與腱鞘便不斷互相摩擦,使滑車發炎增厚,形成俗稱彈弓指的狹窄性腱鞘炎。屈指腱因此活動受阻,手指在屈伸時被增厚的滑車「卡住」,彷彿變成了「籠內鳥」,被玩弄於股掌之中。這是大人患上彈弓指的主因。
與大人相比,小童患上彈弓指卻屬罕見,每一千人中約有2至3人。患處絕大多數位於拇指,成因與大人不同,乃由於屈指腱先天性過厚,或是A1滑車先天性過緊,以致兩者大小不匹配。通常父母會在無意間發現,小童的拇指關節經常維持着屈曲姿勢。當父母嘗試將小童拇指拉直時,更會感到卡住不順暢,甚至發出彈響聲。連帶拇指根部亦會出現腫脹,此乃屈指腱被卡住而形成的結節。單靠臨床檢查,醫生便可為先天性彈弓指斷症,但有需要時可照超聲波來進一步確診。
對於兩歲以下的患者,若臨床上拇指可被動地伸直,通常醫生會建議小童先接受保守治療,包括拇指關節伸展運動,及佩戴指托來維持拇指伸直。但保守治療的成功率,介乎於三至六成。假如保守治療無效,拇指已惡化成固定屈曲狀態,則建議患者在兩歲後接受手術,將A1滑車切開,以「放生」受困的屈指腱。不少患者家長,都對小童須接受全身麻醉手術而顧慮,但手術不宜一再延遲,以免影響入學後,學習執筆寫字的能力。
小童是否患有先天性彈弓指,全靠父母細心觀察並主動求診。可是父母又能否自我省察,對成長中的兒女,是否握得太緊而不願放手,結果育成籠內鳥,失去了救生本能;還是彼此誤將放手視為放任的藉口,最終換來「一旦羽翼成,舉翅不回顧」的空巢?
作者為骨科專科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