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婆婆踴躍出席院舍各類活動。
不少人對應否安排至親在晚年時入住院舍充滿掙扎:一方面擔心親人在院舍的適應,因為院舍始終是一個要離開熟悉家人、感覺陌生且孤獨終老的地方;然而,隨著體弱的至親逐漸衰老,令在家照顧的重擔愈來愈沉重……這份矛盾,相信不少照顧者也深有同感!那麼,院舍是否如坊間所言,只是一個冷冰冰、孤伶伶的地方?在靈實司務道寧養院,我們卻看見另一幅充滿盼望和驚喜的圖畫!
何婆婆入住本院舍居住了將近3年。她患有認知障礙,寡言,聽力亦有限。最初,我們也與婆婆家人一樣,擔心婆婆無法適應院舍生活,誰料,隨後發生的一連串經歷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
正如很多認知障礙症長者,何婆婆的日常對話經常重複,例如反覆說:「我累了,想睡!」「甚麼時候吃飯啊?」面對類似的情況,同工除了以耐性回應,還積極透過五感的多元活動(5-Senses Multi-diversified Activities)的刺激,擴闊何婆婆的身心靈世界!我們恆常舉辦的「樂韻悠揚」、園藝治療、音樂治療、豎琴治療、動物醫生、遊戲小組、團契及物理治療等活動,何婆婆都是座上客。這些活動不僅提升她的生活質素,還留下快樂、精彩的回憶。

何婆婆許多人生的重要時刻都在院舍發生,包括接受洗禮。
以往,何婆婆有限的聽力限制了她與人的溝通,但入住本院舍後,她竟能在沒有助聽器的情況下,與家人及定期探訪的院牧互動交流。特別是當院牧探望時,何婆婆總能跟隨清楚地誦讀詩歌和聖經經文,讓在場的人都嘖嘖稱奇!然而,何婆婆讓大家最驚喜和印象最深的一次,發生在一個長幼共融的藝術創作活動「生命上河圖」。一位專業插畫家聯同一班中學生把何婆婆一輩子的故事繪畫成一幅1.8米的「生命上河圖」!何婆婆事前需接受一群的中學生的訪問,期間她清楚地分享自己對人生的體會,更能一字不漏讀出《腓立比書4:6-7》:「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她還寄語年輕人要惜取少年時,贏得了現場熱烈的掌聲。

同工為婆婆舉辦生日會。
靈實司務道寧養院這個「盼望之灣」已成了何婆婆的「第二個家」! 她許多人生的重要時刻都在這裡發生,包括她的洗禮、93歲的生日會(在同工義工協助下,把她與海內外親友的合照攝錄成相冊)。在這裡,處處是滿滿的感恩和驚喜,見證上帝的奇妙作為,經歷祂賜予的真實平安與盼望。
(靈實司務道寧養院同工分享系列,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