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得長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大便是飲食物經過人體代謝後形成的糟粕廢物,必須及時排出,否則,濁氣停留,會影響氣血及臟腑功能,從而影響健康。長期排便不暢會導致肛裂、痔瘡、黃褐斑、口臭、腹脹等,亦與心腦血管疾病有關。患上便秘一定要及時治療,以免成為痼疾,而需長期服用通便藥或用甘油條,甚或洗腸。
便秘是否可以使用通便藥?對於急性便秘是可以的,但慢性便秘最好不要長期服用通便藥,否則容易導致對藥物的依賴及更頑固的便秘。慢性便秘患者最好服用中藥從整體調治。
從中醫的角度,慢性便秘與急性便秘不同,並不是因為「上火」或者「熱氣」引致,而是由氣血不足、氣血流通不好、脾胃虛弱、肝鬱等多個因素綜合作用而致,所以在治療時不能僅僅通便,要補和通並施,補氣血、健脾胃、解鬱結共行,同時配合健康的生活習慣,如:有便意時即要排便;吃好早餐,早餐後步行或站立15至30分鐘;多食富含纖維的食物,如糙米、燕麥、玉米、油菜、茼蒿、芹菜、薺菜、芝麻、草莓、梨、香蕉、蘋果等,可收良效。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再作相應選擇為宜。)作者為浸大學中醫藥學院講師馬劍穎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