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8-15 04:29:53
日報

腹股溝摸到腫塊 小心兒童疝氣

分享:
腹股溝摸到腫塊 小心兒童疝氣

腹股溝摸到腫塊 小心兒童疝氣

疝氣是兒童常見疾病,以早產嬰兒發病率最高。疝氣是指腹腔內的器官在腹壁薄弱處向外突出,導致出現腫塊。兒童出現疝氣的主因是腹壁結構發育不全,令腹壁通道未完全閉合,內裡器官突出,形成疝氣。其中,小腸突出的情況較多,因而又稱為「小腸氣」。除了先天因素,經常便秘、慢性咳嗽等因素,腹部壓力增加,也會令疝氣風險上升。

兒童疝氣個案中,最常發病的位置是腹股溝(大腿內側),其次是肚臍。若腹股溝位置出現異常腫塊,在兒童哭鬧、咳嗽、做劇烈運動、用力排便時,因為腹部受壓,腫塊較明顯,但平復過後,腫塊或會消失,自行縮回去。家長可在兒童哭鬧、洗澡時,觀察他們是否有腫塊。若腫塊能縮回腹腔內,則代表並非急症。

adblk5

然而,若出現嵌頓性疝氣,突出來的內臟器官被卡在腹腔通道,無法縮回去,可能會引發劇痛、嘔吐,腫塊亦會變硬。若睾丸被卡,有機會因缺血而壞死。若是小腸被卡,除了可能缺血、壞死,甚或導致腸穿孔、腹膜炎。

疝氣不會自行痊癒,若不及時處理,可致上述併發症。因此,建議接受預防性手術,屬於低風險手術,可防止疝氣再度形成。若採用微創手術,傷口會較小。完成手術後,90%患者可即日出院,通常一、兩天後可恢復靜態活動,休息一周後可照常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