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18-05-08 06:00:00

處理傷口三寶

分享:

受傷後即時處理傷口,包括清洗、止血、清除異物,可減低發炎風險,之後便可縫合治理。縫合常用的3種方法,包括用膠紙、膠水或縫針固定傷口,讓皮膚軟組織慢慢康復、生長,受傷位置重新愈合。
 

使用膠紙及膠水,當然可免縫針的皮肉之痛,但較適合處理傷口面積小、位置較少「郁動」、附近皮膚較乾爽之處。不過,無論用膠紙或膠水都可以再講究些,例如傷口多膿水流出、皮膚濕潤,容易令膠紙脫落;傷口在關節位置,經常活動亦會令膠紙貼不牢;小孩子經常走動亦未必適合用膠紙固定傷口。另外,若傷口接近眼睛就不宜用膠水了。 

雖然有些傷口線會自動溶化,可免拆線痛苦,但因溶線屬外在物,隱藏在傷口內,便會增加傷口結疤時引致發炎的風險,所以在臉上做傷口縫合手術,會選用非溶化的線。另外,若傷口多異物、較為骯髒,手術也不會用可溶線,以減低感染發炎的機會。

傷口若能妥善處理,縫合對稱,也有效減低結疤引起的發炎,加上身體新陳代謝的愈合機制,讓皮膚軟組織慢慢生長,傷口便會逐漸「埋口」康復。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