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看到《他年她日》的片名和前導海報,不期然聯想起2012年的《逆天奇緣》(Upside Down),後來知道原來電影玩時間概念,就想起《消失的情人節》,但筆者在國慶那天,滿懷期望購票進場看個究竟,卻發現完全差天共地。《他年她日》就算找來人氣偶像許光漢和袁澧林合演,也挽救不了電影在基礎設定上的空洞與不足。那個所謂愛情故事,到頭來沒法感動觀眾,更令人看得莫名其妙。
《他年她日》的導演龔兆平十多年前以大學畢業作品參加比賽,張艾嘉是評審之一,後來二人在《華麗上班族》合作。《他年她日》是香港電影發展局資助的「薪火相傳」計劃的其中一部完成作品,這計劃邀請10位資深導演,分別帶著新導演去製作電影。張艾嘉帶著龔兆平,由劇本開始,到物色許光漢主演,到找來文念中擔任藝術總監,意圖把一個獨特的構思,化成一部奇幻的愛情電影。
概念有趣可惜執行欠妥
因為一場大地震,令到矗立在海洋中央的「重力牆」把世界一分為二:一邊為重力較大、時間較慢的科技城市「優日區」;另一邊為重力較小、時間較快的工業城鎮「長年區」,「長年區」的一年是「優日區」的一天。生活在「優日區」安晴(袁澧林飾)跟隨周醫生(陳輝虹飾)定期坐著老爹(董瑋飾)的船,到「長年區」義診,遇上了生活在「長年區」的薯仔(許光漢飾)。因為時間上的差距,薯仔由13歲開始愛上安晴,直到他29歲,在不同的時間和生活狀況下,二人的愛情能否超越宿命與距離?
話說,龔兆平某次在Youtube看到一段《Saturday Night Live》的搞笑短片,內容關於校園裡有一條走廊,進入走廊的人都會變成慢動作,就連說話速度也變慢,走廊以外的人卻一切如常。這令龔兆平發奇想:如果世上有兩種時間,卻在同一個地方,那會發生甚麼事?這是一個有趣的設定,要是放在喜劇又或是動作電影,應該可以有很多的發揮,但最後選擇了愛情片這方向,就算找來俊男美女主演,卻沒法營造出應有的浪漫與感動。
他的愛情不是她的愛情
《他年她日》雖然有兩個地區的設定,可惜沒有具體建立「長年區」和「優日區」的世界和對比,觀眾極其量只看到兩個地區一些流於表面的設定。觀賞這電影的時候,心裡不停湧起一個疑問:「在整個創作和製作過程裡,從來沒有一個人想過這個概念和構思有著很大的基本問題嗎?」現在成品徒有概念,卻沒有成熟的執行,實在相當可惜。
而以一部愛情片來說,編劇由頭到尾沒有好好的建立安晴和薯仔之間的愛情關係,薯仔一再強調自己由13歲愛安晴愛到29歲,但薯仔的16年其實只是安晴短短的的16天,二人每次短時間的相遇,根本不足以建立起一段愛情關係。電影一再重複著某句對白:「我才不管你的時間,我的時間」,但對觀眾來說,就是因為電影這個關於時間差的設定,而沒法理解和感受兩位主角之間的所謂愛情。我並非不相信天真的愛情,但你總不能夠以為觀眾那麼天真,會相信你那些不斷靠旁白和對白說出來的所謂愛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