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時擎一直與Sean Baker一起拍片。二人早在2004年就憑一齣只花了3,000美元拍成的《外賣》,廣獲好評及得獎。二人拍電影到今天,都採用一種獨立精神、獨立的方式來製作,將創作權緊握在自己手裡。鄒時擎一直替Sean Baker當監製等工作,她自己的作品《左撇子女孩》,其實創作年份早於2000年,但一直沒有找到資金開拍,輾轉等了25年,才終於完成上映。不少人看了,都認為《左撇子女孩》與Sean Baker的作品很相似。對,二人合作多年,而且《左撇子女孩》的劇本是二人合寫的,說沒有他的風格,根本不可能。《左撇子女孩》上映以來評價不錯,法國影后雨蓓就直言,這是她今年看過最棒的電影。
iPhone拍攝全片
《左撇子女孩》的創作源起,來自當年鄒時擎跟Sean談到,小時候曾被外公阻止她用左手,他說左手是魔鬼的手。本來是左撇子女孩的她,被硬生生的改了過來,Sean聽到這小故事覺得很有趣,提議將它寫成一個劇本。故事講述單親媽媽淑芬與女兒從鄉下搬到台北,她在夜市租了個攤位,打算賣麵為生,此時本來早已分手的丈夫突然傳來消息,說自己患了絕症缺錢,淑芬不忍心不救他,但其實她自己也經濟拮据。淑芬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十分反叛,在檳榔店打工,還與店老闆有男女之情。小女兒平常跟着媽媽,她眼看家中變化,被外公阻止她用左手,有天開始用左手偷東西,她給自己藉口,說東西不是自己偷的,都是魔鬼的手偷的,如此一來,愈偷愈多。
劇情發展下來,這一家還有驚天秘密。鄒時擎的這個故事,很多不幸的源頭,都來自台灣傳統社會男女不平等,而鄒也透過故事,大力控訴。
電影一大討論點,是鄒導用iPhone拍攝全片,原因不是為了省錢,而是怕被圍觀。戲中女孩在夜市跑來跑去,到處偷東西;其實夜市是真的,戲中的店主也都是真的。鄒時擎最初籌拍電影時,曾在台灣試找資金,她見過的電影監製,都說這麼拍根本不可能,一定要搭個夜市景來拍。她覺得怎會不可能?用獨立電影最簡單、省錢的方法就可以了。
馬士媛憑本片奪金馬新演員
《左撇子女孩》擁有一股獨立電影的獨特活力,用這麼一個故事去批判台灣的一些封建思想,導演的思維很清晰。演出方面,演大女兒的馬士媛憑本片得金馬獎最佳新演員,演出自然,很有潛力。相對較遜色的是配樂很有罐頭味,像不知道是從哪裡借來的。電影最後劇情大爆發,來了一場大龍鳳,也有點太過煽情狗血。但看本片,你就更覺得今天華人影壇太多類型片了,《左撇子女孩》遠離主流,更顯獨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