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怪物的大導演Guillermo del Toro,繼2022年替Netflix拍攝新版「木偶奇遇記」《吉勒摩·戴托羅之皮諾丘》 後,新作《科學怪人》也是替Netflix執導。有點可惜,因為耗資1.2億美元的這個新版,美術、攝影樣樣都美,而且del Toro屬於老派電影人,能用實物就用實物,甚少會用上CG,這麼製作精良的電影作品,不能在大銀幕看到,實在可惜。
曾憑《忘情水》得奧斯卡最佳電影的del Toro,從一開始就愛拍怪物,他早在20年前拍攝《羊男的迷宮》(Pan’s Labyrinth),就建構了一個魔幻電影世界。他的鏡頭下,怪物往往是世界的異類,被歧視被虐待被遺棄,他用不一樣的角度,替怪物討回公道。近年,他一再翻拍影響自己童年的名作,用今天的視角重新演譯自己心愛的作品,先拍《木偶奇遇記》,再拍他最愛的《科學怪人》。
用家教解釋主角性格扭曲
科幻迷都知道,Mary Shelley的《科學怪人》是科幻小說的祖師爺,原作名字Frankenstein指的其實是主角Victor Frankenstein,亦即期望能起死回生,甚至操控生死的科學家,因此《科學怪人》又有瘋狂科學家(Mad Scientist)科幻小說始祖之稱。小說裡的怪人只叫怪物(Monster),沒有名字。也由於過去近100年,有太多電影以片中怪物作賣點,今天有太多人以為Frankenstein就是指那被改造出來的怪人,其實不是。
del Toro當然明白這一點,因此他的新版《科學怪人》分成了兩章,前段由Victor Frankenstein出發,看他童年成長,被生為醫生的冷酷父親冷待,要他成為刻苦的好醫生,他看着母親突然離世,對克服死亡有了新的想法。del Toro還大幅改編了好一段故事,經典中Victor的情人伊莉莎白,今次竟然不再是他的夫人,而是Victor喜歡但得不到的人,伊莉莎白不但不愛他,還下嫁Victor的弟弟。幾段關係的失敗,導致他性格扭曲。不過,據del Toro自言,他認為新版要寫的,就是Frankenstein一家家教失敗,他說,這是個關於原諒、了解及聆聽別人的故事。寫好劇本,他對演譯Victor心中只有一個人選,就是Oscar Isaac,而他真的演得很好。
電影的另一章,是從怪物的角度,看整個故事。新版故事發生在戰亂之中,Victor的金主是一名軍火商,他一邊發國難財,另一邊利用大量屍體,讓Victor可以不斷實驗,其實他患上重病,命不久矣,想利用Victor的研究來作續命。del Toro善拍怪物,也往往同情怪物,第二章的《科學怪人》故事,也變成了怪物被Victor用屍體拼湊,透過電力,有了生命。新改編的是怪物可以不斷再生,無論你用任何方法,總之就是殺不死他,不死的人太寂寞,他只能找一度想殺死他的造物主Victor尋仇。可惜太過同情怪物的del Toro,筆下的這隻怪物人又善良,又被無情對待,性格描寫太過平面無趣。若你了解導演過去的作品,就更能預測他的故事。相較之下,前段好看得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