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5-08-22 04:30:18
日報

娛樂圈的歷史修正主義

分享:
鄧紫棋G.E.M

藍奕邦與G.E.M的風波,好似單方面發聲。

藍奕邦

藍奕邦

「宇宙G.E.M.」鄧紫棋回來了。8年未在香港開騷,即一口氣在啟德主場館開足5場,仲要一票難求,真心犀利。

演唱會開到如火如荼,網絡亦不遑多讓,G.E.M.過去的惹火言行一一被翻出,與她有牙齒印的藍奕邦更在Facebook私人帳號爆粗開火,寸爆G.E.M.「唱得好勁,但cheap」,仲話自己「有骨氣、有尊嚴、有品味」,而唔似對方「窮得只剩錢」,「insecure到要搵打手洗白」。Post雖然並非公開,但他自己都預料有人cap圖瘋傳,結果一如所料,全港都睇到。

洗白,絕非甚麼新鮮事。最近幾年,G.E.M.粉絲都好積極為偶像辯護:有人提她之前的叱咤風波,就有人話「唔好再翻舊帳啦」;有人提佢當年的態度問題,就有人回覆「咁佢真係有實力嘛」。結果,過去種種錯失,在fans眼中就是「你就似沒存在」,剩低的只是她的音樂和舞台,而你好難分辨到這些言論是自發,還是背後牽涉金錢。

就當所有撐G.E.M.都是真心英雄,但問題是,真相不會因為大家封口不說就自動消失。網絡世界有記憶,舊片舊文就算幾耐之前發生都會有人做考古學者摷出來討論。洗白可以一時得手,但總會有人飾演反駁隊,屆時事件就自動有人幫你還原。

藍奕邦自己今次就中了回力鏢,他口口聲聲話「冇上大陸賺人仔」,話自己留守本地市場,有骨氣。豈料網民記憶力不錯,好快就搵到他2012年北上到廣州開演唱會的海報同片段,有幾多骨氣都煙消雲散。

所以,洗白同考古,其實是同一場遊戲。有人幫偶像辯護,就自然有人會翻他舊帳;有人要樹立形象,就自然有人會祭出他的另一版本。想人忘記?Sorry,網絡不會失憶。

adblk6

娛樂圈最荒謬,就是大家都沉迷這個「歷史修正主義」遊戲。G.E.M.想被記住的是舞台萬人空巷,但總有人記得佢當年投訴頒獎禮不公平;藍奕邦想被記住的是「骨氣、尊嚴」,但總有人記得他也曾搵「人仔」。沒有人能夠真正控制「自己的歷史」——你不提啫,總有人提。

舞台上的燈光可以短暫耀眼,但互聯網是永久留底。今天你唱得幾好,幾爆場;明天有人照樣cap返十幾年前的新聞,放上枱再講一遍。娛樂圈不止講才華同人氣,更加是一場記憶管理的攻防戰。

所以,G.E.M.可以繼續唱到全場大合唱,藍奕邦亦可以繼續在鍵盤度寸爆人;兩邊粉絲繼續開火,繼續互相翻歷史、互相洗白。但最後贏的都不是那位「宇宙巨星」,都不是那位「uncle」,而是那個不會忘記任何事的網絡。

洗白是人人都想做的事,但歷史,網絡早已經幫你做好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