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到浙江參觀杭州市的「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城市大腦」是由杭州市政府與阿里巴巴等企業聯合研發的智能化城市治理平台,通過整合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從而優化城市資源配置,提升治理效能,推進城市治理數字化現代化,並在每日用於交通治理、醫療服務、旅遊優化、城市管理與應急回應、政商民生服務等應用場景,實現真正的「智慧城市」。
在參觀的過程中,我看到杭州把全市的雨水渠、管道等公共設施數字化,標記設施的「使用年齡」,標註全市的土壤軟化不同程度,每一段道路都可以實時觀察交通堵塞情況,利用紅綠燈即時實施交通疏導。我不禁感慨這才是新時代現代化城市的建設方向。同時,我認為「城市大腦」最重要的,是令各部門、企業進行數據共享,打破傳統各政府部門各自為政的建設模式。
香港推進「智慧城市」的工作,任重而道遠。單論政府各部門各自推出的手機應用程式,足以讓市民大感困擾,辦理民生服務的「智方便」、醫療系統的「HAGO」、警方防詐騙的「防騙視伏APP」,還有向政府反映及投訴問題的「1823」等,多且紛亂。企業或許因為商業理由不願意共享數據,但政府部門為何不能進行數據共享,讓一個程式滿足市民所有願望?
早前一宗在社區內發生的個案便讓我感到無語,事因鄉村行人路損壞,我去信政府部門要求平整路段,但因道路的所屬「權責」問題而遲遲未能開工。該路段不屬於民政的負責範圍,建築署、路政署、地政署也紛紛表示與他們無關,最後在民政部門的協調和推動下,地政署解釋因為該路段好巧不巧處於「新舊村村界」,所以要翻找以往資料,核實路段的「權責」歸宿,最後超過半年時間才解決。
當其他城市已飛速發展,運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來管理的時候,我們依然要打開幾十年前的文件翻找資料,讓人覺得匪夷所思。假若特區政府有「城市大腦」,是否可「提速提效」,即時釐清上述路段的「權責」歸宿問題,隨即推進維護工程;而在維護地下管道時,可以讓其他需要更換管道的部門同時進行工程,而不用把地盤覆蓋好後,又重新開挖;城市的改革需要大刀闊斧,需要勇氣和魄力,期待特區政府未來能把落後的進度趕上。
張柏源(Pak Cheung)
新民黨第七屆青年委員會主席、沙田區議員;中成藥批發企業負責人;熱愛地區工作,熱衷推廣中醫藥發展,期望更多港漂及青年加入我們。
email:[email protected]